人物生平
九一八事變后,在中國共產黨地下工作者的影響下,黃溯金和鄰村的知識青年一道,開展了一些反對日寇侵略的愛國宣傳活動,并創(chuàng)辦了一所學堂,向學生宣講抗日救國道理,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
1937年蘆溝橋事變后,華北民眾抗日救國熱潮空前高漲。此時,黃溯金已成為當地民眾的代表,深得人民的信任。地方警察局以“共黨煽動農民鬧事罪”,將黃溯金關進了監(jiān)獄,后在黨組織營救下獲釋。出獄后不久,黃溯金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任陶立營支部的第一任支部書記。1941年,日寇對解放區(qū)實行“三光”政策,黃溯金組織群眾挖地道,并組建了游擊隊,經過兩年的游擊斗爭,隊伍不斷發(fā)展壯大,黃溯金的名字在當地家喻戶曉。
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后,黃溯金響應黨中央挺進東北的號召,積極要求到東北工作。到沈陽后,黃溯金被中共遼北省委派到遼源工作,遼源專署又派他隨楊德明、徐永清等同志于10月23日到通遼開辟工作。黃溯金任中共通遼工委委員。當時,通遼地區(qū)國民黨反動派勢力十分囂張。黃溯金等人不顧個人安危,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形式宣傳黨的政策,發(fā)展革命力量,爭取中間力量,孤立打擊反動勢力。他們果斷地解散了通遼縣臨時地方政府,取諦了國民黨縣黨部,成立了通遼縣人民政府,黃溯金任秘書長兼公安科長。
1945年12月,我軍駐通遼縣的警衛(wèi)部隊奉命調回遼源專署。國民黨反動分子乘機策反保安隊的偽警察,發(fā)動了蓄謀已久的暴亂。12月8日晚10時,縣政府院內突然槍聲四起,黃溯金得知發(fā)生了兵變,立即組織戰(zhàn)士反擊。經過1個多小時的激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匪徒占領了縣政府大樓。黃溯金身中數彈,頭負重傷,昏迷在樓道血泊中。敵人用冷水澆醒黃溯金,逼問他黨組織的下落,他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任憑匪徒們毆打,黃溯金始終咬緊牙關,一言不發(fā)。窮兇極惡的匪徒對他下了毒手,年僅31歲的黃溯金為革命事業(yè)獻出了年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