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劉輝名落孫山,毫不氣餒;氐姐U山,在清峰峽(今狀元山)繼續(xù)苦讀精研,還在崖石上大書“魁星狀元”四字,以激勵自己。他關切國事,體察人民疾苦,一改以往舍近求遠、高談闊論不務實際的毛病,學業(yè)大進。寫出《登龍山賦》等一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詩文。
嘉祐四年(1059)春,宋仁宗在崇政殿以《堯舜性仁論》為題試禮部貢士。歐陽修受命任御試考官。他在試前聲言:“除惡務本,今必痛斥輕薄子,以除文章之害!弊x卷時,歐陽修看見一篇文章中有“靜而延年,獨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形為四兇之誅”的句子,大加稱賞,擢為第一,并向仁宗推薦。仁宗看后,也連連點頭稱善。啟封后,見作者署名為劉輝。有人告訴歐陽修,“劉輝者,劉幾之易名也!睔W陽修愕然良久,轉(zhuǎn)而贊許說:“此文辭善道明,實為難得。”
劉輝不僅才華出眾,而且很有政治抱負。他曾與幾位文友同游石井庵,作五言《石井聯(lián)句》,詩中對朝廷腐敗現(xiàn)象和那些身居高位的“背廉輩”極為憤恨。他在《序》中痛斥道:“今之處高位者……持祿養(yǎng)高,不興毫利,不去民瘼……居官宇,食月粟,費廩錢,役公隸,慊然尚以為不足也。乃魚獵財賂,蟊蠹脂血,皇皇然惟義是棄。……”他以為“柄政而不惠”,“蒞民而不廉”,就是罪人。
劉輝奪魁以后,被任命為河中節(jié)度判官。不久,因祖母不服當?shù)厮,請求解官歸養(yǎng)。朝延準其移任建康(今南京),不久改任著作郎。嘉祐七年(1062)祖母逝世,他以嫡孫再次請求解官“承重服”。居喪期間,四方來從學的士子很多,他特地造起館舍接待學子。他還為族中老弱病殘者有所養(yǎng)而置辦了田產(chǎn)。治平二年(1065)三月十三日卒。葬陳坊下沽溪。著有《東歸集》十卷今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