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世系
李廣(西漢名將)→……→李弇(李廣的十四世孫)→李昶→李暠(也作李皓)→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錫(也作李天賜)→李虎→李暋聘咦胬鈐ā鋪誒釷爛瘛聘咦誒鈧?/p>
歷史記載
《新唐書》載“李熙”:金門鎮(zhèn)將,戍于武川,因留家焉。
《舊唐書》載“李熙”:為金門鎮(zhèn)將,領(lǐng)豪杰鎮(zhèn)武川,因家焉。
《冊府元龜》載“李熙”:起家金門鎮(zhèn)將,后以良家子鎮(zhèn)于武川,都督軍戎百姓之務(wù),終于位,因家焉。
李熙,字孟良,李唐王朝之始祖,曾任北魏武川鎮(zhèn)將,“因家焉”。
唐高宗咸亨五年(公元674年)被追尊為獻(xiàn)祖宣皇帝。
李熙生李天賜(《舊唐書》作李天錫,蓋錫、賜義同)。天賜字德真,“仕(北)魏,為幢主”“大統(tǒng)(公元535-552年)中,贈司空”(《舊唐書》),咸亨五年,(李天賜)被追尊為懿祖光皇帝。
李熙
李熙、李天賜陵寢在河北隆堯“大唐帝陵”,李天賜生李虎,李虎為西魏左仆射,“封隴西郡公,與周文帝(即宇文泰)及太保李弼、大司馬獨(dú)孤信等以功參佐命,當(dāng)時稱為u2018八柱國家u2019”。
北周建立后,李虎雖已卒,追錄其功,封為唐國公,此即唐朝國名之由來。
李虎于唐高祖武德初(即唐朝建國時)被追尊為太祖景皇帝。
李虎生李,李暈楸敝馨仓菘偣、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武德初,追尊為世祖元皇帝,同時追尊已逝的獨(dú)孤氏為元貞皇后。
李暽鈐,棱jㄗ質(zhì)宓攏芪淶厶旌馱?公元566年)生于長安,7歲襲封唐國公。
隋恭帝義寧二年(公元618年)受隋禪建唐朝,為唐朝開國皇帝,是為高祖,其母即武川人,北周衛(wèi)國公獨(dú)孤信之四女,號元貞皇后。
李淵之次子李世民,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生于武功。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后,即位于長安顯德殿,是為太宗。
太宗之母為太穆皇后竇氏。竇氏之父為隋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竇氏之母為宇文泰第五女襄陽公主,也即周武帝宇文邕之姊也,周武帝特別愛重此甥女,自幼養(yǎng)于宮中。
隋文帝楊堅(jiān)篡周受禪后,竇女聞而流涕,慨然道:“恨我不為男,以救舅氏之難!焙髞硗ㄟ^門屏畫孔雀擇婿嫁于李淵,算來李淵為宇文泰之外孫女婿,李世民為宇文泰之曾外孫。
墓葬
隆堯唐祖陵位于河北邢臺市隆堯縣城正南6公里的魏莊鎮(zhèn)王尹村北200米處。在隆堯唐祖陵東500米處,建有唐祖陵附屬建筑光業(yè)寺,寺內(nèi)曾建有三大寶殿及鐘鼓樓、寶塔、珠臺、仙館、碑林等,現(xiàn)僅存寺中“大唐帝陵光業(yè)寺大佛堂之碑”一通,高4.3米,寬1.1米,刻立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碑文3000余字,象城縣尉楊晉撰文。2006年5月,隆堯唐祖陵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據(jù)史載,公元618年,即唐武德元年五月,從太原起家的李淵打敗了所有的對手并廢掉隋恭帝楊侑,取爵位“唐國公”的“唐”字為國號。李淵建立唐朝以后,舉行了隆重的追封祖先儀式,李淵追封四世祖先,即四代祖李熙為宣簡公,三代祖李天賜為懿王,二代祖李虎為景皇帝,一代祖李曃實(shí)?確立隆堯的李熙和李天賜為李唐始祖。唐祖陵始建于公元646年即唐太宗貞觀二十年,建成為664年即唐高宗麟德元年,工期長達(dá)十八年。677年即儀鳳二年五月一日,唐高宗追封李熙、李天賜二墓分別為建昌陵和延光陵。后來唐玄宗又詔改二陵為建初陵和啟運(yùn)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