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曾烈光到了該上小學的時候,他們村里卻只有三年級,老師見他讀書心切,又一副聰明模樣,就收下他跟班學習。誰知曾烈光不但能跟上學習,而且很快成了班上的學習尖子。
曾烈光中學時期的學習和生活很艱苦。在大橋讀初中和建興讀高中(南部縣建興中學高65級學生),都是自己背著箱子、被蓋去上學。他到大橋讀初中時只有12歲,三官到大橋有50多里路,但他從不畏難。那時的生活十分困難,連紅苕皮、老菜葉都帶到學校去吃。雖然如此艱苦,但曾烈光的學習卻非?炭嗯Γ煽円恢痹诎嗌虾湍昙壣厦星懊。
1965年,曾烈光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文化大革命中,許多學生不把學習當回事,曾烈光卻還是埋頭認真學習。畢業(yè)后,因成績特別優(yōu)良而留校任教。
1986年,曾烈光作為中國發(fā)明家代表團成員,赴蘇聯(lián)訪問考察。1988年,作為“專用集成電路”中日合作專家組中方專家赴日本訪問考察。
1992年,曾烈光45歲即晉升為清華大學教授。
中國電子學會通信學分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通信學分會光通信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青年科學家獎評選委員會委員、中國青年科協(xié)理事。
1993年,他被評為中國十大青年科學家,受到江澤民總書記的接見。
近年來,他又多次到美國訪問、講學。1992年,曾烈光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回南部來參加了建興中學的校慶,并應校方邀請在慶祝會上講了話。他在講話中介紹了自己的成長經過,鼓勵同學們努力學習,表達了對母校的一片深情。在回鄉(xiāng)的兩天時間里,曾烈光探訪了所有的親戚,挨家挨戶地看望了所有的鄉(xiāng)鄰,鄉(xiāng)親們贊嘆不已。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通信網絡及其專用集成電路設計研究。
通信傳輸/接入網絡理論與系統(tǒng)及其ASIC(專用集成電路)與SOC(片上系統(tǒng))及NOC(片上網絡)設計研究。
主要貢獻
曾烈光在科學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研究成果獲得多項發(fā)明專利并得到應用。1987年他發(fā)明的 “模型砝碼速調整數(shù)字復接技術及其復接器”,獲中國發(fā)明專利,并申請美日歐專利,參加了世界青年發(fā)明成果展覽。1990年他發(fā)明的 “減少抖動正碼速調整技術及其新型復接設備”,獲中國發(fā)明專利,并被機電部評為我國“七五”期間十大電子科技成果之一。
此外,曾烈光與日本富士通公司合作研究的“二、三次群專用集成電路”。
在研課題
萬兆以太網、RPR城域網,寬帶無線接入與無線城域網,高速單芯片集成MSTP,GPON,高速SOC/NOC設計與測試,通信NGN(下一代網絡)接入與傳輸理論與系統(tǒng)。
研究成果
課題組積累了十多年大規(guī)模專用集成電路設計研究基礎、經驗、研究環(huán)境并獲贈數(shù)百萬美元芯片后端設計工具,與企業(yè)有良好合作。課題組為本組研究成果創(chuàng)造MPW流片(科研試驗型)和ASIC投片(生產應用型)支持條件。
開發(fā)成果
本課題組自主開發(fā)、自主技術設計、成功投片并得到應用的芯片:我國第一片大規(guī)模通信專用芯片THMT001A、THMR001(1988年,3um工藝),復分接片MXTR2301(1993年,2um工藝),多功能復分接片MXZW68231(1997年,0.8um工藝),系列SDH芯片MXHO155-2(1998年,0.5um工藝)、MXLO21E1-3(1999年,0.35um工藝)、MXDC8×8-4(2001年,0.35um工藝)、MXTULP×8-5(2002年,0.25um工藝),TDM over Ethernet芯片,光以太網環(huán)路芯片,Ethernet over 4/8E1芯片,萬兆以太網芯片MX10GE-7(2005年,0.18um工藝),RPR(彈性分組環(huán))芯片MXRPR-9(2005年,0.35um工藝),單片MSTP(多業(yè)務傳送平臺)芯片MXMSTP-6(2006年,0.18um工藝,600萬門/片)等(點擊可看到正在應用的芯片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