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元末明初,出巨資為朱元璋建筑金陵城墻的大富翁沈萬三,對南京人來說,可謂家喻戶曉。明末清初,不事二主、以節(jié)烈死的另一個姓沈的大富翁沈百五就鮮為人知了。
人物簡介
崇明有個叫沈百五的人,名廷揚,號五梅,家甚富。他在一個客舍遇到了洪承疇,當時的洪承疇僅是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子,雖窮困潦倒,卻相貌不凡,談吐不俗。沈百五認定洪承疇將來必入相拜將,成為國家之棟梁,便邀他至家中居住,除供其衣食用項外,還請自己的父親做洪的座師,授予他學問。洪感其恩德,遂稱沈百五為伯父。
后來洪承疇果然精進,身居要津。當時山東河南一帶農(nóng)民起義軍活躍異常,淮河糧道被阻,朝廷一籌莫展,束手無策。于是洪承疇請沈百五出山任事,沈盡散家財,購買了千艘船的米糧改漕運為海運入京,終解軍民無米之炊。崇禎帝為此特地召見了沈百五,授予他:戶部山東清吏司郎中加光祿寺卿。
相關(guān)事件
沒過多少年,清軍入關(guān),洪承疇歸順了清廷。而沈百五卻不降異邦,浪跡天涯,以圖東山再起,恢復(fù)大明江山,后被清兵捉拿捕獲。洪承疇前往看望并勸其投降,沈佯裝不識:“我眼睛已瞎,你是誰呀?”“你侄兒承疇!伯父怎么能忘了呢?”百五大聲喝斥:“洪公隆受國恩,早已殉節(jié),你是什么人,想陷我于不義么?”說著就去扯他的衣服,扇他的耳光。洪承疇無可奈何地苦笑說:“鐘鼎山林,各有天性,不可強也!
不久,沈百五慷慨就義于南京淮清橋(現(xiàn)建康路與長白街交會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