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閔臺鎬的生父是閔致五,后 過繼給閔致三為 養(yǎng)子。閔臺鎬是 驪興閔氏 閔維重一房的嫡傳后代,6世祖 閔維重、5世祖閔鎮(zhèn)遠、曾祖閔百興、養(yǎng)曾祖閔百祥都是官至 判書或政丞級別的朝廷重臣 ,后世雖一度衰落,但由于家族中出了一位 王妃(即 明成皇后)而再度振興。閔臺鎬早年師從大儒俞莘煥,并與 金正喜等學者過從甚密。 同治九年(1870年,高宗七年)參加 科舉考試,獲庭試 文科丙科及第。由于 閔妃( 明成皇后)被 朝鮮高宗所寵, 閔姓 外戚也逐漸獲得重用,閔臺鎬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宗十年)被提拔為 黃海道 觀察使,次年調(diào)任 京畿道觀察使。在他赴任期間,途經(jīng) 漢城述職,發(fā)生了 閔升鎬一家被 炸彈炸死的突發(fā)事件。閔升鎬是閔氏家族的頭號人物,他的兒子和他同時死去,因此閔妃想將閔臺鎬的兒子 閔泳翊 過繼給閔升鎬為后嗣。閔臺鎬很不情愿,因為 閔泳翊是他的獨生子。但他的弟弟 閔奎鎬慫恿道:““天意安可違也?不如共圖富貴!”閔臺鎬頓時醒悟,便同意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 閔升鎬作 養(yǎng)子。
隨后,閔臺鎬就任 京畿道觀察使,在其任內(nèi)發(fā)生了 日本入侵朝鮮的“ 云揚號事件”。 光緒五年(1879年,高宗十六年)入中央任職,除授 吏曹參判。后又任 刑曹、 吏曹、 禮曹、 兵曹 判書及 弘文館、藝文館提學的職位,逐漸成為當時重要的政治人物。閔臺鎬在當時的高官中特立獨行,以文人學士自命,當時高宗的許多 教旨、 綸音就出自他之手。到光緒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 正月, 王世子 李坧入學,閔臺鎬出任 世子的首席老師( 博士)。 接著,開始揀擇 王世子嬪,高宗開始屬意金奎弘之女,但 閔妃內(nèi)定閔臺鎬的女兒為世子嬪。當他女兒作為 秀女入宮時,“臺鎬熬躁,閉松石園以謝客。 大婚既定,始開戶迎賓,喜溢眉宇”。 閔臺鎬與 王室聯(lián)姻,從此飛黃騰達,被授予 議政府左贊成的 從一品高官。不僅如此,他的兒子 閔泳翊也頗受 閔妃寵愛,掌管朝鮮的新式軍隊—— 別技軍,閔臺鎬遂成為烜赫一時的要人。
但過了一段時間,閔臺鎬作為閔氏外戚的巨頭而遭了殃。這年六月發(fā)生“ 壬午兵變”,起義軍民揚言要殺光閔家,閔臺鎬的同族堂弟 閔謙鎬被殺, 閔妃逃出王宮并被追殺。閔臺鎬亦受到?jīng)_擊,他的家被起義軍民焚毀,本人也在亂中 掛彩。 據(jù) 日本方面資料記載,閔臺鎬在壬午兵變時投靠 興宣大院君,本來 閔妃逃跑時閔臺鎬曾協(xié)助她,但 大院君上臺后閔臺鎬又企圖向他 輸誠,告密閔妃所在,幸好在 閔應植、閔肯植等人的保護下閔妃才逃過一劫。 據(jù)說在 壬午兵變被鎮(zhèn)壓、閔妃還宮以后, 閔妃頗恨閔臺鎬,國王高宗也擯斥他,不許他上朝議政。 這種說法不一定真實,但事實上閔臺鎬確實在兵變結(jié)束后數(shù)月之內(nèi)都沒有任職,直到十月底才被任命為宣惠廳 提調(diào)。 不管怎樣, 壬午兵變后的閔臺鎬還是受到了重用,并成為當時 閔妃集團的頭號人物。
由于 壬午兵變被 清朝鎮(zhèn)壓下去,因此以閔臺鎬為首的閔氏家族對于 清王朝充滿感激,成為了 事大黨的代表人物。這使他與以 金玉均為首的親日的 開化黨空前對立。閔臺鎬于光緒九年(1883年,高宗二十年)初被任命為統(tǒng)理軍國事務 衙門(內(nèi)衙門)的督辦,兼任左贊成,又主管典圜局,負責“當五錢”的發(fā)行。此時名義上由 洪淳穆、 金炳國等老臣為 丞相,實際上朝政完全由閔臺鎬為首的閔氏家族控制。當時閔臺鎬與他的兒子 閔泳翊,加上 閔泳穆、 閔應植號稱“四閔”,壟斷朝鮮政府,氣焰熏天。 開化黨因此受到極大的壓迫,閔臺鎬成了開化黨的大敵。后來開化黨謀劃政變時,閔臺鎬父子成為其頭號暗殺對象。
光緒十年(1884年,高宗二十一年)十月十七日夜晚, 金玉均、 樸泳孝、 洪英植等開化黨人發(fā)動“ 甲申政變”,將國王高宗挾持到 景佑宮,又假傳王命,讓閔臺鎬、 趙寧夏、 閔泳穆三人入宮。閔泳穆先入宮而被刺。臺鎬在入景佑宮過程中遇見 趙寧夏,趙 寧夏對他說曰:“事變難測,起諸營兵通袁( 袁世凱)陣,擁而入,可保萬全!遍h臺鎬說:“上方在圍中,手詔急宣,吾輩安可不入?吾當先入,公可善后遂入!” 于是徑自入宮,趙寧夏倉促跟從。其后 趙寧夏被殺,閔臺鎬接著也被開化黨人 李圭完和尹景純所殺。
甲申政變被 袁世凱率領(lǐng)的清軍鎮(zhèn)壓以后,閔臺鎬被視為殉節(jié)忠臣而大加褒揚,高宗賜 謚號為“ 忠文” ,并多次受到高宗派官吏前去祭奠的禮遇。 隆熙元年(1907年),閔臺鎬的女婿 李坧登上 大韓帝國 皇帝寶座,是為純宗,閔臺鎬被純宗追尊為 驪恩府院君。
評價
閔臺鎬是 驪興閔氏 外戚干政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被 開化黨視為 守舊派。但他的名聲稍好,“臺鎬詳慎不敢專,往往 甄錄遺滯,頗得 時譽”。 他還很有才學,在 書法上也造詣很高,精通 篆書、 隸書、 行書及 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