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5年,畢業(yè)于天津醫(yī)科大學臨床專業(yè)。
2002年,畢業(yè)于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學專業(yè),從師郝希山院士,獲腫瘤學博士學位。
2002年—2004年,在英國倫敦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
2020年5月,任天津市腫瘤醫(yī)院(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院長、黨委委員。
曾任天津市腫瘤醫(yī)院臨床二支部書記,天津市腫瘤醫(yī)院胰腺腫瘤科主任醫(yī)師。
擅長領域
擅長各類良惡性胰腺腫瘤外科手術,熟練掌握腹部腫瘤治療的多項難、新手術,例如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脾胰尾切除術、全胰切除術、復雜肝腫瘤切除術、高位膽管癌根治術及常見胃腸道腫瘤手術等。主要研究方向為:胰腺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個人職務
管理職務
天津市腫瘤醫(yī)院副院長、胰腺腫瘤科主任
學術兼職
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xié)會生物與醫(yī)藥科學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博士后基金評審專家
中國抗癌協(xié)會胰腺癌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xié)會胰腺腫瘤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抗癌協(xié)會胰腺癌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抗癌協(xié)會胰腺病學組常務委員
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胰腺癌學組委員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病學組委員
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分會青年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專家
天津抗癌協(xié)會胰腺癌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
任免信息
2020年4月29日,中共天津市委組織部發(fā)布干部任前公示,郝繼輝擬任市屬副局級公立醫(yī)院正職(試用期一年)。
2020年5月14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決定,郝繼輝任天津市腫瘤醫(yī)院(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院長(試用期一年)。
主要成就
科研項目
近5年來主持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部級課題3項,參與國家自然基金多項,累計科研經費800余萬,主要項目有:
惡性腫瘤凋亡通路中的耐藥機制及克服策略研究
功能性間置空腸代胃術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入肝血流不同阻斷方法對肝超微結構及肝功能的影響
區(qū)域胰腺切除門靜脈重建術的應用
伴肝硬化肝癌術中不同血流阻斷方式的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
ESE3/EHF表達缺失參與胰腺癌惡性演進及免疫微環(huán)境重塑的分子機制研究
CD14+CD16+單核細胞亞群參與胰腺癌纖維化的機制研究
低氧誘導因子-1(HIF-1)與CX3CR1/CX3CL1信號相互作用介導的胰腺癌嗜神經浸潤研究
泛素-蛋白酶體途徑在TRAIL誘導惡性淋巴瘤凋亡抵抗中的作用
目前承擔科研課題有:
1.國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項目:腫瘤學(消化系統(tǒng)腫瘤),201601-202012。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CX3CL1/CX3CR1信號通路調節(jié)胰腺癌糖代謝的分子機制研究,201501-201812。
3.天津市衛(wèi)生局攻關項目:胰腺癌精準治療體系的建立,201510-201810。
項目成果
創(chuàng)建國內首家胰腺腫瘤診療中心,積極推進胰腺癌臨床及基礎、轉化研究,組織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平均每周做六七臺大手術,每臺手術耗時四到五個小時。
他是一名學者,在探索研究的過程中,他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加強跨學科合作,積極與國內外同行分享探討研究成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津市高等學?萍及l(fā)展基金計劃項目等四項科研課題,并作為主要參加者參與其他多項研究。作為主持人曾榮獲天津市自然科學獎一項,并作為主要完成人曾獲得中華醫(yī)學獎、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填補天津市衛(wèi)生局新技術空白等多項獎勵。
他是一位老師,培養(yǎng)了許多年輕的醫(yī)生,他還是醫(yī)院的管理者,需要做大量的行政工作。帶領研究團隊圍繞胰腺癌進行了深入的基礎及轉化研究,特別是2015年,在胰腺癌納米載體藥物領域獲得重大突破,設計的新型多層混合型納米載體,實現(xiàn)了分層載帶三種有效成分,填補了同時攜帶多種藥物的納米載體在胰腺癌治療中的技術空白,藥物效果提升,毒性降低。在臨床和科研之余,郝教授還承擔了天津醫(yī)科大學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以及臨床進修生的帶教工作。帶領著腫瘤學科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近三年已主辦、承辦國內外學術會議100余次,5000余人參加。通過學術交流提高了全院師生的學術水平,提升了腫瘤學科的知名度,擴大了醫(yī)院的國際影響力。
人才培養(yǎng)
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團隊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研究生,截止目前已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10名,碩士研究生23名。
主要著作
參編《腹部腫瘤學》等
期刊論文
1.郝繼輝,俞鳴,郝希山,史玉榮,楊毅.BH3結構域擬似物BH3I-2u2032在腫瘤壞死因子凋亡誘導配體誘導白血病細胞凋亡中的協(xié)同作用[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7,28(06):411-413.
2.郝繼輝,俞鳴,賈麗,柳鳳亭,李強,郝希山.蛋白酶體抑制劑在TRAIL誘導惡性淋巴瘤細胞凋亡中的協(xié)同作用[J].中國腫瘤臨床,2007(03):129-131.
3.郝繼輝,俞鳴,賈麗,柳鳳亭,李強,郝希山.凋亡蛋白Bax在腫瘤壞死因子凋亡誘導配體誘導惡性淋巴瘤細胞耐藥中的調節(jié)作用[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7,87(02):134-137.
4.郝繼輝,俞鳴,李強,史玉榮,楊毅,郝希山.線粒體途徑在腫瘤壞死因子凋亡誘導配體誘導結腸癌細胞凋亡中的調節(jié)作用[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06):519-522.
5.郝繼輝,郝希山,俞鳴,史玉榮,楊毅.腫瘤壞死因子凋亡誘導配體誘導白血病細胞凋亡中抵抗機制的初步探討[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6(06):379-382.
6.郝繼輝,俞鳴,賈麗,柳鳳亭,郝希山.BH3結構域擬似物BH3I-2’誘導人白血病細胞凋亡機理的探討[J].中國腫瘤臨床,2005(23):1367-1370.
7.郝繼輝,郝希山,俞鳴,史玉榮,李強.腫瘤壞死因子凋亡誘導配體誘導結腸癌細胞凋亡的機制[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5(12):1496-1498.
8.郝繼輝,李慧鍇,王殿昌.肝臟原發(fā)性神經內分泌癌1例[J].中國腫瘤臨床,2005(16):922.
9.郝繼輝,俞鳴,李強,史玉榮,郝希山.三氧化二砷誘導肝癌細胞株凋亡的實驗研究[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4(06):57-59.
10.郝繼輝,李強,俞鳴,焦振山,史玉榮,郝希山.人肝細胞癌VEGF及受體的表達與臨床病理的關系[J].中國腫瘤臨床,2004(03):11-14.
11.郝繼輝,俞鳴,史玉榮,李強,郝希山.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反義核糖核酸對肝癌細胞生長的抑制作用[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3(12):23-25.
12.郝繼輝,李強,馬維東.肺鱗狀細胞癌脾轉移一例[J].中華外科雜志,2003(02):52.
13.郝繼輝,俞鳴,焦振山,史玉榮.VEGF、nm23在膽囊癌中的表達及與淋巴結轉移相互關系的研究[J].天津醫(yī)藥,2003(02):80-81.
14.郝繼輝,俞鳴,焦振山,史玉榮.VEGF基因表達與肝細胞癌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腫瘤防治雜志,2002(04):386-389.
15.郝繼輝,李強,俞鳴,焦振山,郝希山,郭曉靜.巨塊型肝癌的分型及其生物學行為的臨床與實驗研究[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02):151-154.
16.郝繼輝,俞鳴,焦振山.肝細胞癌轉移活性與VEGF基因蛋白表達關系的研究[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2(02):92-94.
獲得榮譽
先后榮獲國家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第九屆天津青年科技獎、天津市131人才、天津市衛(wèi)生行業(yè)青年崗位能手、天津醫(yī)科大學及腫瘤醫(yī)院新世紀人才等多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