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概況
方步瀛教授從小就聰明好學,博覽古籍。他曾讀私塾多年。1934年畢業(yè)于南京 國立中央大學。他的深厚的國學根基,他的扎實的文學、音韻學、訓估學的功底,為他以后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拓寬了學術視野,奠定了理論基礎。
人物生平
方步瀛教授非常熱愛教育事業(yè),尤為熱愛師范教育。1953年9月,全國進行院系調(diào)整,他即隨原 廣西大學校長楊東莼調(diào)至華中師范學院中文系,一直到1967年病逝。為教育事業(yè),他旰食宵衣,朝乾文惕;為了教育事業(yè),他含苦茹辛嘔心瀝血;為了教育事業(yè),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訓詁學家
方步瀛教授學養(yǎng)豐厚,學術造詣深,以博學多才、治學嚴謹著稱,他具有版本學、目錄學、?睂W的功底,并對文字學、訓估學深有研究。他精通文史,記憶力特強,能背誦先秦諸子篇、唐詩宋詞代表作。有一次,華中師范大學與武漢大學、武漢師范三校中文系聯(lián)合舉辦“李清照學術討論會”,在會上他背誦李清照詞作,表現(xiàn)出驚人的記憶力,使與會的專家、教授大為嘆服。他講授過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中國古典文學史、元清明文學史,等等。他結(jié)合教學進行學術研究,如在貴陽師院期間撰寫的訓詁學專著,約30萬字,其原稿保存在廣州中山大學圖書館,1991年第3期《 廣西大學學報》發(fā)表了它的部分章節(jié),編者在《前言》中稱它“是訓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漢語詞匯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并稱贊方步瀛教授“為國內(nèi)知名的訓詁學家”。后來又為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刊月》,1991年12月)所轉(zhuǎn)載,這反映出它的學術水平與學術價值。另外,他在《華中師院學報》上發(fā)表過《李清照詞作》、《牡丹亭·游園》等學術論文,材料豐贍,論點新穎。
三大貢獻
方步瀛教授在擔任中文系主任期間,做出了三大貢獻:
他為學科建設,教材建設做出了貢獻。解放前,《中國文學史》只寫到宋代文學,課堂教學只講到宋代文學,就沒有下文,缺了元明清文學這一大塊。1955年,他受國家教育部的委托,親自參與執(zhí)筆起草了“元明清文學教學大綱”,并編寫了《元明清文學史》、《元明清文學作品選》內(nèi)部使用教材,填補了中國文學史的空白,為建立新中國元明清文學這門新學科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完善了有關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規(guī)格。
為古典文學教研組的建設做出了貢獻。五十年代,古典文學與古漢語同在一個教研組,在他的苦心經(jīng)營下,古典文學教研組出現(xiàn)了一個鼎盛時期,中文系的專家教授就有邵子風、楊潛齋、高慶賜等。這是一個人才濟濟、實力很強、學術氣氛很濃的集體。中國古典文學,作為基礎課,共開設三年,約五六百個課時,為中文系戰(zhàn)線最長、課時最多、任務最重而又備受學生歡迎的一門課程。一個百年老校有一個最根本的標志,就是薪火相傳,延續(xù)不斷的學術傳統(tǒng),而這個組的學術力量構(gòu)成了華中師范大學學術傳統(tǒng)的一個部分,在全國產(chǎn)生過一定的影響。后來古典文學組成為我校第一碩士點,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足以證實它的實力。
為培養(yǎng)研究生,培養(yǎng)青年教師和學生做出了貢獻。1956年,他受國家教育部委托,招收了元明清文學研究生三名,為我校五十年代第一批研究生,現(xiàn)皆晉升為教授。他為研究和青年教師開設了《文心雕龍講解》、《元明曲》等課程,他還給歷屆本科生上課。
“幾多桃李淚,奚補海天思!狈讲藉淌谶是教育的典范,師生的楷模,他的更多的著作,是寫在講臺上,寫在課堂上,寫在每一個莘莘學子的心坎上
古代名人
[清](一八0六―一八四三)字潤千,一字確淵,號小湘,江蘇新陽諸生。善鼓琴,隸書逼近漢魏,兼工蘭竹。著得月樓吟稿。《清朝書畫家筆錄、仰簫樓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