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王祖道(1039~1108年),字若惠,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進士,出任韓城尉,知松陽、白馬兩縣。入任司農(nóng)丞。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遷監(jiān)察御史裹行,因論時政,文辭激烈,改司封員外郎,出知汀州,移知泉州。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祖道改任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不久,權(quán)發(fā)遣江東路提典刑獄,后又發(fā)遣福州。
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祖道以朝請郎知福州。
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祖道入京,為戶部員外郎,又轉(zhuǎn)吏部員外郎。后升為左司諫。北宋徽宗立(1101年),加祖道直龍圖閣,知桂州。因招撫黎人有功,被升為顯謨閣待制,進龍圖閣直學(xué)士,召為兵部尚書。后黎人復(fù)叛,祖道被降為端明殿學(xué)士。
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祖道復(fù)知福州,關(guān)心南臺浮橋。當(dāng)時,中州涌出,南臺江已分為3港,祖道又重修浮橋,于北港置舟16只,中港置舟73只,南港(江南橋)置舟13只,共以舟102只為梁。適朝廷令諸州建天寧寺,祖道就在浮橋之南建寺(即今天安寺),并置田產(chǎn)12頃72畝,歸作修橋經(jīng)費,命天寧寺主僧為三十六院部置,護持浮橋。
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祖道又被調(diào)入京,為刑部尚書,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病故,享年69歲。
軼事典故
知福州時,南臺江面廣闊,行人渡江困難。祖道聯(lián)舟為梁,以楞嚴(yán)洲(今中亭街一帶)為界,北用舟20只,號“合沙北橋”(今小橋),南用舟100只,號“合沙南橋”(即萬壽橋,俗名大橋)。舟上架厚木板以便行走,兩邊設(shè)扶欄。廣1.1丈。南橋、北橋各開一門、隨時可以開閉,以便行舟。浮橋之左右系以大藤纜,植立石柱18根,牢縛藤纜,以防狂風(fēng)大雨沖擊。后又建屋,保護藤纜,柱口旁邊架亭,以供行人休息。中亭以北,建有泗州堂1所(今猶名泗州鋪),命僧人主持,實為護橋兵士之用。南在倉前山建濟州亭。又在西面建一庵?词厝司孀o橋任務(wù)。此橋于北宋紹圣元年(1094年)十月完成。祖道建造浮橋費錢千萬,又以余錢3900緡,分給閩縣、侯官、懷安3縣僧寺,歲取利息為修橋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