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孫裴谷早年師從楊柳芬、林亦華學藝習畫。光緒三十三年(1907)到汕頭同文書院就學。民國元年至七年(1912—1918)赴東南亞,任新加波端蒙學校美術(shù)教席,并創(chuàng)立了星州美術(shù)學院,自任院長。孫先生兢兢業(yè)業(yè),誨人不倦,為當?shù)氐慕逃聵I(y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東南亞一帶聲名遠播。
民國七年(1918) 孫裴谷毅然放棄了在新加波優(yōu)厚的待遇,回國任揭陽一中美術(shù)教員,在以后長達十多年的時間里,他先后任揭陽一中、揭陽女中、潮陽六都中學、汕頭一中、汕頭女中等學校的美術(shù)教員。為增長見識,1930年他游學于上海等地,結(jié)識了王震、謝公展、潘天壽、諸聞韻等名家,從中得到裨益,技法大進。潘天壽還書贈其字:“畫需在讀中見厚,艷中求古,學問中見格”,這段經(jīng)歷,對他影響極大。
民國二十年(1931)他在汕頭中山路開設了谷園畫室,并與黃史庭、李君可、高振之等人創(chuàng)辦藝濤畫社,出版了《嶺東名畫集》。后又執(zhí)教于潮州師專、揭陽真理中學和惠來中學,在教學之余,他夜以繼日的作畫,技藝精進,先后在廈門、梅州以及潮汕各地舉辦個人畫展,深受行家的好評。
孫裴谷的畫既受海派和嶺南派的影響,又能結(jié)合自家的心得,尤以人物畫見長,在潮汕畫壇獨樹一幟。他對詩、書、金石都有獨到的研究。詩畫相襯,更增強了其作品的藝術(shù)感染力。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日寇大舉侵略中國,許多愛國志士紛紛通過各種形式宣傳抗日救國,孫裴谷先生也和許多熱血志士一樣積極奔走,他通過漫畫這一有力的宣傳武器控訴日本軍國主義的罪行,號召全國人民保家衛(wèi)國,抗日救亡。他先后出版了《抗日宣傳畫冊》二集,內(nèi)容主要是日寇殘殺我中華同胞的系列畫。并在畫集的序言中寫下了這樣的話:“敵寇肆虐,以我無辜人民為練槍靶子,殺人作樂,所作所為,慘無人道,天人共怒!”其中有一幅《三光圖》描繪了日寇所到之處搶光、燒光、殺光及對婦女奸淫擄掠的殘暴罪行,配有日寇殘殺老人、婦女、兒童的場面。并配上這樣的文字說明:“老人何罪,嬰兒何罪,罹此毒手,遭此虐殺……”這一系列漫畫,起到了喚醒民眾,同仇敵愾,同赴國難的宣傳效果。
民國三十二年(1943),潮汕地區(qū)遭遇百年一遇的天旱,百姓顆粒無收,餓殍遍野,民不聊生。可是當局不聞不問,權(quán)貴們依舊歌舞升平。面對此情此景,孫先生義憤填膺,慷慨激昂,一氣呵成地作了《群丐圖》、《搶食圖》、《自嘲圖》系列圖畫公開展出,表達自己對當局的不滿。
民國三十三(1944)年11月,日寇攻陷揭陽。孫先生移居小西村,繼續(xù)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后因積勞成疾醫(yī)治無效,溘然長逝,享年53歲。
人物成就
孫裴谷先生一生情系教育事業(yè),是著名的美術(shù)教育家,他一生桃李滿天下,門徒遍及大江南北,且都德藝雙馨。其妻李瓊?cè)A,妹孫育蘭都是他的學生,又是名噪一時的知名女畫家,著名的畫家丘及、王蘭若、劉昌潮、孫文斌等皆出自他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