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寧長真(?-625年),或稱寧長貞,廣南西道欽州(今廣西欽州)人,寧猛力之子,俚僚帥酋。
寧長真的家族祖籍冀州臨為春秋著名的甯戚的后代,至南朝宋明帝泰始5年(469年),臨淄地被北魏吞占,甯氏族人便隨劉宋朝廷南下,投靠南方小朝廷。到梁武帝時(523年),寧長真祖父甯逵出任定州(后改南定州)(今廣西玉林市玉州區(qū)),刺史,總督九州諸軍事,陳武帝時(557年)遷任安州刺史,成為甯氏欽州豪族始祖,其后裔世代為嶺南豪酋!缎绿茣つ闲U傳》記載:“西原蠻居廣容之南,邕桂之西,有寧氏者,相承為豪。”寧氏家族雄踞一方,與中原王朝時即時離。歷代封建王朝為了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屢次出兵征討,但也無濟于事,為了長治久安,不得不采取以撫為主的策略,調(diào)整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關(guān)系。從漢代到唐朝,均推行羈縻政策,寧氏家族因此得以世襲欽州刺史。
人物事跡
晚年起兵
武德四年辛巳(621年),李靖陳十策以圖蕭銑,授靖行軍總管,九月率師而進,勒兵圍城,宣請降,江漢莫不爭下,乃度嶺至桂州,遣人分道安撫,其大首領(lǐng)馮盎、李光度、甯長真等皆遣子弟來謁。請承制授其官爵,以甯越郁林之地降,自是交受數(shù)州始通。高祖授長真欽州都督。族侄道明為南越州刺史。六年長真獻大珠,高祖以道遠勞人,不受。道明與高州首領(lǐng)馮暄談殿據(jù)南越州反,攻姜州,甯純以兵授之。八年長真陷封山縣。昌州刺史龐孝恭犄擊,暄等走之。翌年道明為州人所殺,未幾年長真死,子據(jù)襲刺史,馮暄談殿阻兵相掠,群臣請擊之,太宗不許,遣員外散騎常侍韋淑諧、員外散騎侍郎李公淹,持節(jié)宣諭,暄等與溪洞首領(lǐng)皆降,南方遂定,卒于唐武德八年酉(6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