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孫維祺,字以介,號起山,清康熙廬江城關人,少聰穎,中康熙庚午(1690)舉人、辛未(1691)進士,歷任直隸河間、淶水二縣知縣,由淶水解甲歸田,優(yōu)游山林,惟以著書自娛,選文不拘一體,因才造就,評語皆中肯,一時流播海內(nèi),其詩文、傳說縣內(nèi)流傳更多。著有《五經(jīng)說文》、《廿一史臨》、《三太史》、《四書印證》、《春秋大意》、《春秋隱》、《飛躍真言》等。
時代背景
愛新覺羅·玄燁(1654.5.4~1722.12.20),清圣祖仁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大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滴醯8歲登基,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他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chuàng)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死后葬于清東陵之景陵,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軼事簡介
清康熙年間,廬江、桐城、舒城三縣,皆屬廬州府。廬江人孫維祺、桐城人方苞、戴名世號稱廬州三大才子。
康熙辛未年(1691)秋,適逢朝廷科舉開考之期,各路考生,皆登程前往京城趕考應試,以求登科中舉。一天,方苞、戴名世路過湯池街時已近傍晚,二人便住宿在夏氏小客棧的木樓上。只見隔壁房內(nèi)一書生衣著破舊,正伏案寫文,時用大衣袖彈灰。戴名世一旁冷笑以嘲之。方苞立走廊,背朝房,出聯(lián)以戲之,高聲道:“破袖筒,似喇叭,吹出身上窮氣”;房中書生聞言,用筆在紙上一揮,應出下聯(lián):“禿筆頭,賽笤把,掃盡天下文章”。此語既出,方苞、戴名世大驚,二人雙手作揖迎面施禮道:“小可不才,多有失禮,敢問先生大名?”書生答曰:“廬江孫維祺便是。”方苞、戴名世驚呆,慌忙行禮曰:“久聞先生大名,今日趕考路過這里,不期與先生巧遇,實乃三生有幸!”說罷二人道出自己姓名。孫維祺連忙還禮曰:“久仰二位大名,早有拜訪之念,今在此幸會,真是相見恨晚!”三人擁抱,興奮不已。
用罷晚餐,孫維祺邀方苞、戴名世去溫泉坑池浴澡,三人入池溫泡浸身,連贊:“好熱水!好熱水!”“痛快!痛快!”浴畢回客棧,三人同一房居宿,談文章、論古今,甚為投機。時至三更,戴名世倡議:“我等來湯池巧遇幸會,同路赴京城趕考,又沐浴溫泉,甚是美事,對溫泉之水可否贊上幾句?”方苞說:“時已不早,明日趕路要緊,所贊之詞,后會有期。我等何不快速各用一個字以贊之。”戴名世曰:“溫”也,方苞曰:“湯”也,孫維祺曰:“東湯池屬火龍地,水下有火,應為u2018燙u2019也!苯源笮Σ灰眩S久漸入夢鄉(xiāng)。
第二天,三人結伴而行,一同赴京城趕考。殿試完畢,皇榜揭曉,三才子均考中進士?滴趸实鄯浅Yp識三人的文才,欽點三人為翰林院大學士。翌日,朝廷設瓊林宴款待他們。席罷,雨過天晴。三人與眾新科狀元同游皇宮林園,恰逢康熙皇帝迎面駕到,見皇上臉上有麻子數(shù)點,三人本對清廷不滿,酒后興發(fā),有心嘲戲康熙。戴名世脫口吟道:“雨打塘灰地。”方苞接著:“釘鞋踏爛泥!睂O維祺隨后吟道:“后園蟲吃菜。”三句打油詩全被康熙聽見了。于是,康熙當即停駕,回頭問道:“爾等第四句何言?”三人驚恐忙跪曰:“不知皇上駕到,小人不敢!”此時樹上掉下一個石榴,康熙將計就計接吟道:“翻曬石榴皮。”言罷,由左右簇擁回宮。三才嘩然,贊嘆不已。他們?yōu)榭滴醯牟潘济艚菟鄯,卻也為自己的命運提心吊膽。
三才子嘲諷康熙麻臉的打油詩,使康熙耿耿于懷,必欲除之而后快。一日,專召三人進后宮上林苑,康熙曰:“朕出一上聯(lián),你們當場續(xù)對下聯(lián),如若不然,一律問斬!笨滴踔赶蜻h處一座寶塔:“寶塔六七層外分東西南北”。此時戴名世一時難對,方苞眼光投向?qū)O維祺,孫維祺當即醒悟,速對曰:“歷書十二月內(nèi)藏春夏秋冬!笨滴醣疽矏鄄牛瑢Υ讼侣(lián)佩服道:“妙哉,果其才子也!”隨手一揮“免斬”,三人幸免一死。
此關雖過,戴名世仍知自己不妙,唯恐命在旦夕,便棄官不做,速離京城,逃到霍山縣南山集歸隱不出。康熙即派太湖狀元趙蒙府就地為官任安徽巡撫,專為監(jiān)查戴名世行蹤。不久,趙蒙府已搜集到戴名世去處和反清文章及其“清風到底難為我,明月如何不照明”的詩言等,如實上報朝廷,康熙命速將其押解進京。這天來到京城,戴名世正走在大街上,看見有一個犯死罪的木匠,下帶腳鐐,上壓枷鎖,游街示眾。戴名世見狀隨口嘆道:“木匠打枷枷木匠!”此語傳至康熙耳中,康熙驚嘆曰:“此人文才確實不凡,所嘆之語即為一句絕對上聯(lián)也,必有其下聯(lián)未出!彼靷髦济魅諗[駕午門問斬戴名世。令孫維祺監(jiān)斬,方苞見證。到時,康熙對戴名世曰:“南山(戴名世字號),朕待你不薄,你為何反清?可知死罪。爾所曰:u2018木匠打枷枷木匠u2019乃絕對上聯(lián),必有下聯(lián),如能說出,朕可免爾一死!笨滴鯎粽迫懀髅缿獙Σ怀。康熙有心留其歸順,但卻未然,速下令將其斬首。同是翰林院大學士的孫維祺見戴名世人頭落地,失聲哭道:“翰林監(jiān)斬斬翰林!”方苞頓足大呼:“孫兄此語即是下聯(lián)也,可惜戴兄已命歸黃泉,晚矣,晚矣!”
戴名世刑前吟上聯(lián)“木匠打枷枷木匠,”孫維祺刑場呼下聯(lián)“翰林監(jiān)斬斬翰林,”此乃是一副千古絕對。自清朝至今,一直在國內(nèi)外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