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生涯
舒李希特出生于一個管風琴制作人家庭,6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和鋼琴。11歲他嘗試作曲,創(chuàng)作了兩部歌劇,并且自己編寫劇本。15歲的他首次指揮樂隊。1901年他獲得了第一份音樂工作,在美因茲市立劇院擔任合唱指揮。一年后他獲得了 Kuszynski基金作曲獎和弗朗茲·馮·門德爾松頒發(fā)的獎學金。這使得他能繼續(xù)在柏林音樂高校學習。他的鋼琴老師是恩斯特·魯?shù)婪颍髑叶鞲癫亍ず榕鍫柖】藙t教授他作曲。后來他還在萊比錫拜馬克思·雷格為師。1907年他成為茲威考市立劇院小歌劇樂隊隊長。兩年后他獲得了另一份差事,在法蘭克福繼齊格弗里德·奧赫斯之后指揮呂深清唱劇合唱團。1912年,31歲的他被任命為威斯巴登市立交響樂團音樂指導。一年后的9月他大膽的在威斯巴登指揮了馬勒的第八交響曲(千人),這距這首交響曲在慕尼黑的世界首演剛好三年。20世紀10年代他被邀請到倫敦指揮,并且登臺米蘭斯卡拉歌劇院。
榮譽及成就
1923年舒李希特成為威斯巴登市立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直到1944年。這段時間他巡回德國還到國外做演出,包括首屆德國馬勒音樂節(jié)(威斯巴登 1923),圣路易斯 (1927), 施凡寧根夏季音樂節(jié) (1930-1939), 倫敦 (1931). 1933年他被任命為柏林愛樂樂合唱團指揮,一年后他第一次和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1937年到1944年間他是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首席客席指揮。1943年到1944年他是德累斯頓愛樂的首席客席指揮,1944年成為其音樂指導。1944年求他離開德國,去到日內瓦湖畔,開始與瑞士羅曼德樂團合作。
二戰(zhàn)后1946年舒李希特在薩爾斯堡音樂節(jié)重新開幕的音樂會上指揮了維也納愛樂樂團。1948年/1949年間他獲贈布魯克納獎牌并在1953年成為威斯巴登榮譽市民。1956年他在大音樂協(xié)會會堂富特文格勒逝世紀念音樂會上指揮了維也納愛樂樂團。同年他在里昂音樂節(jié)上指揮了貝多芬全部交響曲,在美國巡演中共指揮了12部協(xié)奏曲。1957年他被邀請到芝加哥交響音樂節(jié)演出,還因邀出席了馬薩諸塞州坦格伍德的波克夏音樂節(jié)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1958年,在美國之行后,他和維也納愛樂樂團執(zhí)行了下一個巡演計劃,一個月之內在瑞士,法國,西班牙和布雷根茨指揮了10場音樂會。1960年,在他的八十大壽之際,維也納愛樂樂團授予他榮譽會員身份。
60年代卡爾·舒李希特繼續(xù)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出席薩爾斯堡音樂會,還作客柏林和倫敦。他的最后一場音樂會是1965年薩爾斯堡音樂節(jié)上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所作的。
2年后,他以86歲高齡逝世于瑞士Corseaux-sur-Vevey家中。
樂曲
《馬太受難樂》
《b小調彌撒》
《馬太受難曲》
《圣誕清唱劇》
《約翰受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