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平
趙崇波(1892—1976), 河北省任丘市 北辛莊鄉(xiāng) 司馬莊村人。10歲時去饒陽縣“大崇慶”河北 梆子科班坐科,因聰明伶俐、刻苦好學(xué),深受班主和教師賞識。出科后往返于京、津、保及石家莊、邢臺等大、中城市演出,很有觀眾緣,又因其身材矮小,故取藝名“童子紅”。劇團戲報一貼,凡有“童子紅”登場的戲,便座無虛席,叫好不斷。
是清代同治年間享有盛名的河北 梆子演員 。工老生。同治三年(1864年)曾與蓋天紅、靳老虎、水上飄等名演員在北京萬順和 梆子班演出。光緒二年(1876年),改搭全勝和 梆子班,與十三旦(俟俊山)同臺演出。他能戲很多,因久在北京演出,唱腔中摻有北京語言,故有人稱他唱的是“京 梆子”。
光緒末年,趙崇波曾多次被請進皇宮為宮內(nèi)導(dǎo)戲、演戲。有一次,他閑來無事,四外游逛,出于好奇,敲響了金鑾殿的大金缸,驚動了圣駕,欲將其開刀問斬。幸虧八千歲(一個崇拜“童子紅”的戲迷太監(jiān))苦苦講情,才免于一死。為此,皇上還點了他的戲,將功折罪。
民國年間,趙崇波在石家莊居住達十幾年之久,在朋友開的一家飯店落腳。約1940年以后回原籍;卮逯螅k過三期科班,收徒近百人,為本縣和周邊縣(市)培養(yǎng)了不少戲劇人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趙崇波棄藝務(wù)農(nóng),但常有外縣(市)戲劇名流登門求教。1961年,應(yīng) 滄州專區(qū)戲校聘請,趙崇波又到滄州任教,三年后辭去教務(wù)回鄉(xiāng)安度晚年。
代表作
“童子紅”的代表劇目有《太白醉寫》、《狀元譜》、《打侄上墳》、《文昭關(guān)》、《斬黃袍》等。與其他名家流派比較,雖然劇本相同,但趙崇波的做戲、唱腔、道白均有獨到的發(fā)揮,體現(xiàn)了自己脫俗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