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弗里德里希·馬克西米利安·克林格,F(xiàn)riedrich Maximillianvon Klinger(1752~1831) 德國作家。俄國中將。 狂飆突進運動得名于他的劇本《狂飆突進》。
生于普魯士王國境內(nèi)的 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和 歌德是從小時候的朋友。父親在他8歲時病死,他的母親被迫做洗衣女工來養(yǎng)活他和兩個姐妹,由于他的外祖父是鎮(zhèn)上的治安官,他得以自1774年起在吉森進修法律、神學和文學。1776年輟學,加入了一個劇團作編劇,成名后脫離了戲劇界參加了奧地利軍隊,參加了1778年的 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zhàn)爭,1780年去了俄國尋求發(fā)達的機會,成為保羅親王(后為沙皇 保羅一世·彼得羅維奇)的副官,還娶了傳聞是 格里戈里·格里戈里耶維奇·奧爾洛夫和女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生女為妻,1799年成為俄羅斯學士院成員, 亞歷山大一世即位后,他繼續(xù)受到重用,1811年升為中將。他經(jīng)常與進步的知識分子來往,堅持民主觀點。后到學校任職。 死在愛沙尼亞的皇家別墅。
作品
克林格同 雅各布·米歇爾·萊茵霍爾德·倫茨和 海因里!だ麏W波德·瓦格納都是“狂飆突進”戲劇的代表。克林格在思想上受盧梭的影響,在戲劇創(chuàng)作上受 莎士比亞和 歌德的影響,把 古典主義戲劇所尊奉的一切規(guī)則都視為違反自然的清規(guī)戒律。他的劇本充滿反抗激情,劇中主人公都是有自我意識的天才,都是現(xiàn)存生活秩序的叛逆者。克林格不著力于情節(jié)的安排,也不注重人物的刻畫,因而他的劇作結(jié)構(gòu)松散,人物性格不鮮明。
克林格最初的劇本是《奧托》(1774)和《受折磨的女人》(1775),他的成名作是《孿生兄弟》(1774)和《狂飆突進》(1776)!秾\生兄弟》寫一對孿生兄弟互相仇視!犊耧j突進》(1777)原名《混亂》,寫的是一個英國人到美洲參加自由戰(zhàn)爭,遇到舊日所愛的女子,幾經(jīng)波折消除父輩由于誤會而結(jié)下的冤仇,終于結(jié)為良緣。德國文學史上的狂飆突進運動由這個劇本的篇名而得名?肆指裨诳耧j突進時期的劇本還有《新阿麗亞》(1776)、《西姆索納·格麗沙爾多》(1776)、《施梯爾波和他的孩子們》(1777)。
1780年以后,克林格脫離了狂飆突進運動,受到 盧梭、 伏爾泰等人影響。所寫劇本帶上了古典文學的特征,如《達摩克里斯》(1790),創(chuàng)作重點由戲劇轉(zhuǎn)向小說 。寫有《浮士德的生活、事業(yè)和入地獄》,反映了克林格的哲學和政治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