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元景山(532—586),字珤岳,河南洛陽人也。祖燮,魏安定王。父琰,宋安王。
人物活動
景山少有器局,干略過人。周閔帝時,從大司馬賀蘭祥擊吐谷渾,以功拜撫軍將軍。其后數(shù)從征伐,累遷儀同三司,賜爵文昌縣公,授亹川防主。后與齊人戰(zhàn)于北邙,斬級居多,加開府,遷建州刺史,進封宋安郡公,邑三千戶。從武帝平齊,每戰(zhàn)有功,拜大將軍,改封平原郡公,邑二千戶,賜女樂一部,帛六千匹,奴婢二百五十口,牛羊數(shù)千。
治亳州總管。先是,州民王回洛、張季真等聚結(jié)亡命,每為劫盜。前后牧守不能制。景山下車,逐捕之,回洛、季真挺身奔江南。禽其黨與數(shù)百人,皆斬之。法令明肅,盜賊屏跡,稱為大治。陳人張景遵以淮南內(nèi)屬,為陳將任蠻奴所攻,破其數(shù)柵。景山發(fā)譙、潁兵援之,蠻奴引軍而退。征為候正。宣帝嗣位,從上柱國韋孝寬經(jīng)略淮南。鄖州總管宇文亮謀圖不軌,以輕兵襲孝寬。孝寬窘迫,未得整陣,為亮所薄。景山率鐵騎三百出擊,破之,斬亮傳首。以功拜亳州總管。
高祖為丞相,尉迥稱兵作亂。滎州刺史宇文胄與迥通謀,陰以書諷動景山。景山執(zhí)其使,封書詣相府。高祖甚嘉之,進位上大將軍。司馬消難之以鄖州入陳也,陳遣將樊毅、馬杰等來援。景山率輕騎五百馳赴之。毅等懼,掠居民而遁。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與毅戰(zhàn)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鎮(zhèn)。其城邑為消難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總管,進位柱國,前后賜帛二千匹。時桐柏山蠻相聚為亂,景山復(fù)擊平之。
高祖受禪,拜上柱國。明年,大舉伐陳,以景山為行軍元帥,率行軍總管韓延、呂哲出漢口。遣上開府鄧孝儒將勁卒四千,攻陳甑山鎮(zhèn)。陳人遣其將陸綸以舟師來援。孝儒逆擊,破之。陳將魯達、陳紀以兵守涢口,景山復(fù)遣兵擊走之。陳人大駭,甑山、沌陽二鎮(zhèn)守將皆棄城而遁。景山將濟江,會陳宣帝卒,有詔班師。景山大著威名,甚為敵人所憚。后數(shù)載,坐事免,卒于家。時年五十五。贈梁州總管,賜縑千匹,謚曰襄。子成壽嗣。
成壽便弓馬,起家千牛備身。以上柱國世子,拜儀同。后為秦王庫真車騎。煬帝嗣位,征為左親衛(wèi)郎將。楊玄感之亂也,從刑部尚書衛(wèi)玄擊之,以功進位正議大夫,拜西平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