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述略
1925年與同鄉(xiāng)教授段錫朋相識,是年加入國民黨。翌年暑假返贛,11月8日北伐軍攻克南昌,隨段錫朋至南昌,任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工人部部長。1927年初,參與段錫朋等組織的AB團,擁蔣反共,遭共產(chǎn)黨人反擊,于“四·二”暴動時倉皇出逃,奔南京,任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訓育員,編《農(nóng)民運動》70萬言。1928年,任國民黨安徽省黨部黨務指導委員等職。次年5月,辭職回南京。10月24日,在其編校的晏幾道《小山詞》書后一文中說:“有感于時事,成詩一首:u2018征旗影里日遲遲,落葉江南秋盡時。極目中原多戰(zhàn)馬,哀鴻遍野欲何之?u2019”對國民黨內(nèi)蔣、馮、閻、桂各派軍閥混戰(zhàn)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深表關注。
1930年初,賀揚靈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學文學院讀研究生,認識陳銘樞。1931年6月回國,擔任以陳銘樞為總司令的“剿赤”軍右翼集團軍司令部宣傳處處長。1932年,任國民政府交通部簡任秘書。1933年初,到內(nèi)政部任編審。1933年冬,赴福建參加成立福建人民政府。1934年1月,閩變失敗,逃亡香港。報載福建人民政府成員名單中賀揚靈姓名誤植一字,得以免禍。是年夏,回內(nèi)政部仍任編審。
12月,內(nèi)政部長黃紹竑調(diào)任浙江省政府主席,賀揚靈隨黃之浙,先后任民政廳主任秘書、紹興縣長、第三區(qū)行政督察專員。1937年7月,隨黃調(diào)鄂,任第七區(qū)專員兼宜昌縣長。12月初,黃重主浙政,乃隨返浙江任省政府秘書長,旋改任省政府委員。1938年1月,又兼第三區(qū)(紹興)專員兼保安司令,兼理二區(qū)(嘉興)行政。先后組織政工隊與抗日武裝,渡江深入杭嘉各地,在日寇占領的點線之間廣大真空地帶建立敵后政權,開展游擊戰(zhàn)爭。
1939年秋,調(diào)任浙西行署主任,管轄一、二、十共3個行政區(qū)22縣1市,其中7縣未陷,其余或部分或全部陷敵。乃先后恢復縣、區(qū)、鄉(xiāng)政權,健全各縣抗敵自衛(wèi)隊,組織保安第四縱隊。7年間,浙西地方武裝與敵偽軍作戰(zhàn)300余次。政治方面,派政工隊進入陷區(qū)以收復人心,建立敵后政權;在教育與文化方面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收容陷區(qū)青年入學,安置學者名流。當時記者有“前方政治看浙西,后方政治看贛南”之評述。
1945年秋,日本投降。賀揚靈兼任浙江省政府行轅主任,隨軍抵杭州。1946年10月,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組織部第五處處長。
個人作品
著有《古詩十九首研究》和詩集《殘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