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耒(生卒年不詳),明鹿邑縣人,世代以農為業(yè),以農起家。
人物生平
明隆慶(1567—1572)年中,鹿邑三遭洪澇災害, 黃河濁流洶涌南泛,沃野成澤國。六年中,時淹時涸,黃泛不斷。境內野草叢生,一片荒蕪,村莊殘破,滿目凄涼。縣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多以草根樹皮充饑。每年王耒都舍糧賑災,收留無家可歸的難民,收葬無人掩埋的尸體。
明隆慶五年(1571),縣境又遇水災,百姓們在水落地出時搶種的莊稼,又一次被水淹沒。知縣王冠倡議紳士捐金煮粥以賑濟災民,王耒又一次舍糧賑災,帶頭捐出千金以賑饑,解決災民吃飯問題。他說:“行善事,無所謂貴賤。我寧可拿出我所有家產(chǎn)賑濟災民,而使我成為平民,也在所不惜!”
王耒不僅舍糧賑災救濟饑民,他還捐銀助王冠興修水利,捐樹、捐料助修鹿邑磚城。萬歷中,巡撫、按察使為其頒發(f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