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伍惟忠
性別:男
字號:,字效之
生卒年:1537年—1577年
時代:明朝
籍貫:安福北鄉(xiāng)
身份:政治人物
人物簡介
生于嘉靖丁酉九年(1537年),與鄒元標友好,與吏部侍郎趙用賢等反對首輔張居正專權(quán),遭到打壓。伍惟忠病危時,鄒元標延醫(yī)診治,卒于萬歷丁丑年(1577年),鄒元標撰文“伍公墓表”,劉元卿撰文〈進士盡吾伍先生行狀〉。
伍姓起源
伍姓出自羋姓。據(jù)《玄女兵法》載,黃帝為部落首領(lǐng)時,其下有大臣名伍胥,他是后來成為楚國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春秋時候,楚莊王有個寵臣叫伍參,是伍胥的后裔。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北上與晉國爭霸。他先出兵討伐鄭國,晉國派荀林父救援,兩軍在邲相遇。楚令尹孫叔敖見晉軍勢大,主張撤軍,楚莊王也同意。這時伍參對莊王說:“晉軍內(nèi)部不團結(jié),號令不統(tǒng)一,元帥荀林父沒有威望,楚軍只要一進攻,晉軍必敗!睂O叔敖生氣的說:“楚軍連年作戰(zhàn),已經(jīng)疲憊不堪。如果打了敗仗,即使殺了你做肉羹,也贖不了你的罪!蔽閰⑿χ卮穑骸叭绻騽倭,那就證明你無謀;萬一打了敗仗,我的肉將由晉人來吃,哪里還輪得上你啊!”接著他仔細分析了楚軍的有利條件和晉軍的弱點,終于說服楚莊王同意出戰(zhàn),結(jié)果楚軍獲勝。于是楚莊王就封伍參為大夫,伍參便以名為姓,成為伍氏,其后沿襲伍姓。
進士名錄
伍洪、伍驥、伍希淵、伍希閔、
伍希齊、伍希周、伍全、伍箕、
伍符、伍希儒、伍令、伍惟忠、
伍承載
伍公墓表
安福縣進行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一農(nóng)村廢棄的祠堂角落發(fā)現(xiàn)一塊石碑刻。碑高204厘米,寬109厘米,上身為長方型,底部呈倒三角型,中有一圓孔。據(jù)當?shù)剞r(nóng)民介紹,該碑原插在一龜石上,現(xiàn)僅存石碑。
經(jīng)該縣文物工作人員請洗,該碑刻為明代進士、刑部觀政伍惟忠墓表。伍惟忠系安福北鄉(xiāng)人,生于明嘉靖丁酉九年(1537),卒于萬歷丁丑年(1577),享年40歲,病逝于任上。石碑系青石打鑿磨制而成,碑文標題為篆體,正文通篇為楷體,字跡清晰,筆劃工整,雋秀美觀。
碑文開篇為“此盡吾伍公墓也,先生卒然告逝,元標只身當其事……”。全文達700余字、較全面概述了伍惟忠的生平,尊之為“先公生則樂道”、“成人之美”。落款為“賜進士第、奉政大夫、南京刑部郎中、前吏部員外郎奉詔起用”、“特授吏科給事中, 歸耕太平水田之麓,吉水年弟鄒元標頓首拜撰”。全文表達了撰文人對逝者的深情厚意和崇敬之心,通讀全文,無不令人動容。
鄒元標是明代享有盛譽的“東林黨”領(lǐng)袖之一,與伍惟忠既屬同僚,又為同邑,二人并肩與朝中惡勢力相抗衡,結(jié)下了兄弟之誼。伍惟忠去逝時,鄒元標也被罷官,他在“歸耕太平水田之麓”、“奉詔起用”之時趕到安福為他的“年兄”伍惟忠手撰了此篇“伍公墓表”。該墓表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明代“東林黨”人物及其社會作用等方面提供了實物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