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鐘崇儼(公元1778—1858年),字若思,道光元年,其七旬老母病重思鄉(xiāng),鐘崇儼辭官,攜自建的昆腔班回到江西南昌。咸豐八年,攜昆腔班回到故鄉(xiāng)白鷺。這個昆腔班與早在清順治年間從蘇州來的一批昆曲弟子成了贛州東河戲的播種者。后來,其子鐘谷(1843—1919,字聲和,號子善,曾任黃梅知縣)進一步發(fā)展之,使之衍為東河戲。故鐘崇儼與鐘谷為東河戲奠基人。
鐘崇儼(公元1778—1858年),字若思,號敬亭,贛縣白鷺鄉(xiāng)白鷺村人。鐘崇儼于清嘉慶年間任浙江嘉興知府。
鐘崇儼(公元1778—1858年),字若思,道光元年,其七旬老母病重思鄉(xiāng),鐘崇儼辭官,攜自建的昆腔班回到江西南昌。咸豐八年,攜昆腔班回到故鄉(xiāng)白鷺。這個昆腔班與早在清順治年間從蘇州來的一批昆曲弟子成了贛州東河戲的播種者。后來,其子鐘谷(1843—1919,字聲和,號子善,曾任黃梅知縣)進一步發(fā)展之,使之衍為東河戲。故鐘崇儼與鐘谷為東河戲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