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任職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
教育背景
臺灣中山大學社會科學法學博士、臺灣政治大學法學碩士、臺灣中山大學理學學士
承擔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國兩制” 的行政功能研究
學術成果
期刊
- 黃清賢,2020年10月,《公共治理思維下的兩岸融合發(fā)展》,《臺灣研究》,2020年第5期。(中文核心期刊)黃清賢,2020年10月,《中國國民黨兩岸論述的契機與警惕》,《海峽評論》,第358期。黃清賢,2020年09月,《臺灣在中美博弈下應有理性抉擇》,《觀察月刊》,第85期。黃清賢,2020年09月,《九二共識對臺灣與國民黨的當代價值》,《海峽評論》,第357期。黃清賢,2020年08月,《臺灣對香港國安法應有正確認知》,《觀察月刊》,第84期。黃清賢,2020年06月,《國民黨對罷韓案應有的政治判斷分析》,《海峽評論》,第354期。黃清賢,2020年03月,《國民黨大陸政策的危機與轉(zhuǎn)機》,《中國評論》,第267期。黃清賢,2020年02月,《大選后臺海兩岸關系的危機與轉(zhuǎn)機》,《海峽評論》,第350期。黃清賢,2020年01月,《臺灣2020年選舉與兩岸治理之道》,《天津臺灣研究》,第3期。黃清賢,2019年12月,《中國人要幫中國人的落實:治理觀點下的中共26條惠臺措施》,《海峽評論》,第348期。黃清賢,2019年10月,《藍綠對決主軸下的臺灣選舉現(xiàn)況》,《海峽評論》,第346期。黃清賢,2019年09月,《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治理觀點分析》,《中國評論》,第261期。黃清賢,2019年09月,《找回良心,莫忘初衷:柯文哲的政治動向與思維分析》,《海峽評論》,第345期。黃清賢,2019年08月,《國民黨總統(tǒng)初選出線后的三大挑戰(zhàn)》,《海峽評論》,第344期。黃清賢,2019年07月,《兩岸挑戰(zhàn)大,機遇更大》,《觀察月刊》,第71期。黃清賢,2019年06月,《國家機密保護法應符合比例原則》,《海峽評論》,第342期。黃清賢,2019年04月,《國民黨需要有孫總理那樣的論述》,《海峽評論》,第340期。黃清賢,2019年02月,《構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告臺灣同胞書紀念會講話的回應與分析》,《海峽評論》,第338期。黃清賢,2019年01月,《民進黨“中國政策”的過去與未來》,《海峽評論》,第337期。黃清賢,2018年12月,《社會融合理論視野下的兩岸融合發(fā)展》,《中國評論》,第252期。黃清賢,2018年12月,《臺灣2018選舉結果分析與未來展望》,《海峽評論》,第336期。黃清賢,2018年11月,《兩岸治絲益棼的“總統(tǒng)國慶演講”》,《海峽評論》,第335期。黃清賢,2018年10月,《以大陸居住證爭取兩岸治理高度》,《海峽評論》,第334期。黃清賢,2018年10月,《解放思想面對大陸居住證》,《觀察月刊》,第62期。黃清賢,2018年09月,《“務實臺獨”的內(nèi)外法理矛盾》,《海峽評論》,第333期。黃清賢,2018年08月,《2018年連習會對兩岸關系意義的分析》,《海峽評論》,第332期。黃清賢,2018年06月,《2018年九合一選舉的前景分析》,《海峽評論》,第330期。黃清賢,2018年04月,《中國大陸惠臺政策的變遷與認知》,《中國評論》,第244期。黃清賢,2018年04月,《2018年大陸兩會前后的兩岸情勢分析》,《海峽評論》,第328期。黃清賢,2018年03月,《習近平特色的中共對臺工作會議》,《海峽評論》,第327期。黃清賢,2018年01月,《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困境》,《海峽評論》,第325期。黃清賢,2017年11月,《國民黨應該依據(jù)黨章講出兩岸定位》,《海峽評論》,第323期。黃清賢,2017年09月,《和平協(xié)議對兩岸關系的價值》,《海峽評論》,第321期。黃清賢,2016年08月,《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制度變遷分析》,《臺灣研究》,第140期。(中文核心期刊)黃清賢,2016年04月,《民進黨的兩岸關系政策走向》,《海峽評論》,第304期。黃清賢,2016年02月,《選舉性質(zhì)變遷與兩岸關系未來》,《中國評論》,第218期。黃清賢,2016年02月,《從兩岸熱線看共同政治基礎的重要性》,《海峽評論》,第302期。黃清賢,2016年01月,《大選后的政黨格局與兩岸關系》,《觀察月刊》,第29期。黃清賢,2015年12月,《兩岸和平發(fā)展的新制度主義分析》,《中國評論》,第216期。黃清賢,2015年10月,《社會資本建構兩岸認同》,《臺灣研究》,第135期。(中文核心期刊)黃清賢,2015年09月,《從中間選民定理看兩岸認同走向》,《中國評論》,第213期。黃清賢,2015年06月,《從朱習會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建構取向》,《中國評論》,第210期。黃清賢,2015年06月,《中華文化的兩岸同質(zhì)型建構》,《祖國文摘》,第29期。黃清賢,2015年04月,《修憲提議何其多》,《觀察月刊》,第20期。黃清賢,2015年02月,《兩岸交流應著重累積社會資本》,《觀察月刊》,第18期。黃清賢,2015年02月,《從南臺灣選舉得票趨勢看兩岸關系》,《祖國文摘》,第27期。黃清賢,2015年01月,《從南臺灣地方選舉趨勢看兩岸關系未來》,《中國評論》,第205期。黃清賢,2014年09月,《兩岸關系的互賴辯證與認同重構》,《中國評論》,第201期。黃清賢,2014年09月,《高雄氣爆危機管理應有的意識形態(tài)》,《觀察月刊》,第13期。黃清賢,2014年06月,《兩岸協(xié)議的規(guī)范建構》,《臺灣研究》,第127期。(中文核心期刊)黃清賢,2014年05月,《深化兩岸認同的機遇與挑戰(zhàn)》,《中國評論》,第197期。黃清賢,2014年04月,《從統(tǒng)合理論分析兩岸關系》,《觀察月刊》,第8期。黃清賢,2013年12月,《大陸對南臺灣釋出政策利多》,《觀察月刊》,第4期。黃清賢,2013年10月,《中華文化與兩岸認同的關系建構》,《統(tǒng)訊》,2013年9-10月號。黃清賢,2013年10月,《美國因素影響下的兩岸關系分析》,《統(tǒng)訊》,2013年9-10月號。黃清賢,2013年08月,《從新制度主義看國民兩黨的大陸政策》,《中國評論》,第188期。黃清賢,2013年04月,《戰(zhàn)略三角觀點的兩岸關系發(fā)展》,《中國評論》,第184期。黃清賢,2013年01月,《兩岸認同的建構與統(tǒng)合》,《中國評論》,第181期。黃清賢,2012年12月,《從文化的建構看兩岸的認同》,《現(xiàn)代臺灣研究》,2012年第5期。黃清賢,2012年10月,《從理性與感性角度分析大陸對南臺灣的契作模式》,《中國評論》,第178期。黃清賢,2012年07月,《兩岸關系的辯證性建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3卷第3期。(TSSCI)
專書
- 黃清賢等著,2020年11月,《兩岸關系新時代的挑戰(zhàn)與機遇》,大揚出版社。黃清賢等著,2018年12月,《國家統(tǒng)一與中華民族復興》(第二冊),克毅文化事業(yè)。黃清賢等著,2018年11月,《兩岸關系新時代的展望與反思》,大揚出版社。黃清賢等著,2018年09月,《國家統(tǒng)一與中華民族復興》(第一冊),克毅文化事業(yè)。
專書論文
- 黃清賢,2020年11月,《兩岸關系的新時代知識社群倡議》,黃清賢等著,《兩岸關系新時代的挑戰(zhàn)與機遇》,大揚出版社。黃清賢,2020年11月,《兩岸融合發(fā)展的行政功能觀點》,黃清賢等著,《兩岸關系新時代的挑戰(zhàn)與機遇》,大揚出版社。黃清賢,2020年11月,《兩制臺灣方案的治理文化探索》,李義虎主編,《中華文化論壇論文集2019》,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黃清賢,2019年12月,《惠臺政策變遷下的青年認知分析》,馮霞主編,《新時代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與交流展望》,九州出版社。黃清賢,2019年09月,《新公共服務建構兩岸治理文化》,李義虎主編,《中華文化論壇論文集2018》,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黃清賢,2018年12月,《兩岸融合發(fā)展與中華民族復興》,黃清賢等著,《國家統(tǒng)一與中華民族復興》(第二冊),克毅文化事業(yè)。黃清賢,2018年11月,《兩岸關系的新時代正面取向》,黃清賢等著,《兩岸關系新時代的展望與反思》,大揚出版社。黃清賢,2018年11月,《以制度變遷理論探討兩岸認同發(fā)展》,黃清賢等著,《兩岸關系新時代的展望與反思》,大揚出版社。黃清賢,2018年11月,《兩岸社會資本觀點的惠臺政策與青年發(fā)展》,黃清賢等著,《兩岸關系新時代的展望與反思》,大揚出版社。黃清賢,2018年09月,《中共十九大后的兩岸關系風險與機遇》,黃清賢等著,《國家統(tǒng)一與中華民族復興》(第一冊),克毅文化事業(yè)。黃清賢,2018年08月,《中華文化鞏固兩岸社會資本》,李義虎主編,《中華文化論壇論文集2017》,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媒體采訪
臺灣成功大學兩岸統(tǒng)合研究中心執(zhí)行長黃清賢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馬英九520就職演說提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qū)”,為鞏固兩岸同屬一中,賦予憲政位階正當性,是兩岸和平發(fā)展的穩(wěn)定方向。 黃清賢說,馬英九提出的“一國兩區(qū)”,看起來沒有突破性的進展,但對臺灣內(nèi)部紛爭而言,馬已透過“憲法”的正當性,建構兩岸推展“九二共識”的闡述,也就是兩岸主權重疊、不會分離。讓“中華民國”的實體能夠存在,大陸對臺灣的國際空間若能有新的看法,甚至給予幫助,兩岸關系也會有更好的發(fā)展。
黃清賢認為,中華文化是臺灣民眾生活的一部分,不可能被刪除,“去中國化”必將徒勞無功。當前兩岸關系遇冷,但民間交流腳步并未停止。對此,黃清賢說,民眾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是誠實的,哪邊能讓他們有更美好的生活,他們就會去哪邊!懊襁M黨過度操縱政治,讓年輕一代受到錯誤思想引導;但畢業(yè)后,他們在島內(nèi)沒有發(fā)展空間而大陸和臺灣同文同種,到大陸謀發(fā)展是最好的方式,因此越來越多臺青到大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彼f。
“大陸秉承u2018中國人幫中國人u2019,對臺胞做出了很多努力,出臺u201831條u2019u201826條u2019等惠臺措施。”在黃清賢看來,大陸可把惠臺政策落實落細,做得更扎實,把握和平統(tǒng)一主旋律,“長此以往,臺胞就會深刻感受誰才是家人,誰才是真心幫自己的,兩岸關系會撥云見日”!按箨懶杼峁└嗾_的、接地氣的、臺灣民眾聽得進去的信息,同時要創(chuàng)造更好的平臺,讓臺胞在大陸找到家的感覺!彼f,久而久之,大家就會選擇能安居樂業(yè)的美好新家園。
2021年11月6日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5周年座談會6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海協(xié)會會長張志軍出席座談會。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前主任黃清賢等6位兩岸嘉賓在座談會上發(fā)言,高度評價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的成果和影響,強調(diào)兩岸同胞應和衷共濟、共同奮斗,共創(chuàng)民族復興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