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順治十一年(1654年)甲午舉人。
順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三甲第二百三十一名同進士出身。
任行人司司正,頒詔河南,尋以奏銷問題革職,“絕意仕進”。
康熙十八年(1679年):循例開復(fù),戶部河南司主事。
戶部山西司員外郎。
任工部屯田司郎中。
二十八年(1689年)奔父喪,以毀卒。
以曾孫劉星煒例贈資政大夫,工部左侍郎。
人物政績
工部屯田郎中任上,身居曹司,每日“辰入酉出”(辰時上班,加班至酉時)勾銷帳冊簿籍,奸貪官吏無法插手。
家庭關(guān)聯(lián)
祖父:劉光斗。天啟五年進士。
父:劉履旋。順治四年進士。
姻婭:惲啟巽?滴跏赀M士。
妻妾
正室:吳氏,例贈夫人。貢生考授知縣吳禧之女。
無側(cè)室。
子女
皆正室所生。
長子:劉沆(1655年-1702年),監(jiān)生考授同知。
次子:劉澯(1657年-1731年),監(jiān)生考授同知。
三子:劉淳(1663年-1738年),邑增生。
女,適丹陽姜龍韜。
其父簡介
劉履旋(1613年-1687年),字旋九,號素隅。南直隸武進(今屬江蘇常州市)人,劉光斗之子,劉維祺、劉維烈之父,武進西營劉氏第十世。清初政治人物。
歷任
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舉人。
順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二甲第三十八名進士出身。
五年(1648年):戊子鄉(xiāng)試順天分考官。
八年(1651年):授戶部四川清吏司主事加從四品,敕封承德郎。
九年(1652年):以戶部主事督理淮安倉務(wù),署理淮安鈔關(guān)[1]。
補戶部廣西清吏司主事。
升戶部河南清吏司員外郎。
十四年(1657年):戶部廣東清吏司郎中加一級,誥封朝議大夫。
廣東瓊州知府。
直隸保定知府。
有誥敕二道。
政績
瓊州府知府任上,嚴禁錢糧加派、革除耗羨。諭散緩餉嘩變之鎮(zhèn)兵。
保定府知府任上,多提審平反冤獄,時有民謠歌頌“清如水,明如鏡,執(zhí)法如山”
軼事
出身顯宦,而自律清寒儉素,平生堅持履行恩義。與方文親善。
常州籍儋州知州陳震祥卒,助其歸葬。
文昌縣知縣王都卒,助其償還虧空款項、嫁其孤女。
家庭及關(guān)聯(lián)
祖父:劉純敬劉應(yīng)時?も陨e鄉(xiāng)飲大賓。
父:劉光斗。天啟五年進士。
姻婭:同榜進士史樹駿、莊冏生、孫自式。
曾孫:劉辰駿,玄孫:劉綸、劉星煒。
妻妾
正室:胡氏,誥封恭人。庠生封文林郎胡泓之女。
繼室:呂氏。廣東徐聞縣知縣紹興呂允卿之女。
子女
長子:劉維祺(1635年-1688年),康熙九年進士。
次子:劉維烈(1639年-1689年),順治十五年進士。
三子:劉維寧(1641年-1699年),官生。娶順治四年進士史樹駿之女。
四子:劉維章(1646年-1705年),監(jiān)生。娶順治四年進士莊冏生之女。
五子:劉維熊(1639年-1689年),監(jiān)生。娶順治四年進士孫自式之女。
長女,適監(jiān)生惲騑。
次女,適庠生張祖藝。
三女,適福建壽寧縣知縣呂方高。
四女,適監(jiān)生薛起宗。
五女,適江西定南縣知縣吳爾立。
六女,呂氏出,適監(jiān)生莊斗薇。
劉姓來源
源于祁姓,傳說出自上古堯帝的后裔祁氏被封于劉國(前稱定州唐縣,今河北唐縣),屬于以國名為氏。 相傳,唐堯是遠古祁姓部落陶唐氏的領(lǐng)袖,名放勛,他賢達善良,后成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被尊為五帝之一。據(jù)傳說唐堯出身在順平縣 ( 原完縣 ) 的伊祁山 , 伊祁山就又稱作堯山,堯因地名而為祁姓,其第九子源明被封在劉國(今河北唐縣),子孫遂以國名為氏,世代相傳為劉氏,史稱劉氏正宗。
又一說劉姓始于劉累(部分留氏族譜作“留累”)。《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載:“陶唐既衰,其后有劉累,學(xué)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准踪n之姓曰御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后。 ”
《竹書紀年》云:“孔甲元年,廢豕韋氏,使劉累豢龍。”
《竹書紀年》云:帝孔甲七年,劉累遷于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