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據(jù)說辛應乾小時候,家鄉(xiāng)生活很貧苦,沒有私塾.于是,當?shù)赜袀和尚在牛沐里附近的山上的破廟中為附近的小孩講學.據(jù)說,那破廟殘破不堪,晴不遮陽,陰不擋風,春秋漏雨,嚴冬透雪.可他意志堅定,聰敏好學,并曾下誓言,將來建功立業(yè)有所作為之時,一定重修寺廟.結(jié)果,他果真金榜題名,也成就了一番功業(yè),最后也夙愿得償修建了一座新的寺廟,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辛應乾在進士及第后,被皇帝委以山西長治縣令一職.在任上,他除"青羊盜",保境安民,受到百姓的愛戴.因此皇帝升他為,潞安知府一職(今上線長治、晉城一帶).任潞安知府期間,辛應乾于明隆慶六年主持修建了秦皇島第一間書院---北平書院.對提高當?shù)匚幕逃阶龀隽素暙I.后,辛應乾因功屢次升遷.后來更在受任山西布政使(巡撫)時,傳出了“一日三西”的佳話.(明代安丘進士辛應乾、馬文煒、韓必顯三人同時晉升山西、江西、陜西巡撫).于是,辛應乾又回到了他初涉仕途的福地,山西.這次他依然沒讓皇帝失望,他在任職期間,發(fā)展生產(chǎn),整飭軍備,加強雁門關等長城沿線邊防.山西的經(jīng)濟狀況,安保狀況得到極大的提高.山西軍民官紳皆對其贊譽有加.在張居正改革,實行一條鞭法期間,辛應乾更是主持丈量了山西的土地田畝狀況.著有《山西丈地簡明文冊》,《山西丈地簡明文冊》是萬歷初年山西巡撫辛應乾主持丈量田畝的記載。共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山西布政司所屬府、州、縣“丈田畝,清浮糧”的記載。第二部分是山西都司所屬衛(wèi)、所“丈田畝,清浮糧”的記載。這些資料對于研究山西乃至全國的土地制度和賦役制度,都是極為寶貴的
在山西任布政使期間的記錄
1581 明神宗萬歷九年 [旱、澇、霜]四月,巡撫山西六辛應乾等奏稱:去歲,解 州、夏縣等七處,旱、澇相仍,蒲州、臨晉等處,秋禾將成,復遭霜殞,小民艱食, 乞?qū)⒏魈庮A備社倉動支倉谷六萬四千七百三石,庫貯無礙銀一千五百三十兩及應動 撫按抵贖銀一千二百十五兩,分賑被災州縣,使軍民共沾實惠。上從之。 [水]四 月,張居正奏云:“今江北淮、風及江南松、蘇等府,連被災傷。民多乏食,徐、宿 之間,至以樹皮充饑,或相聚為盜,大有可憂!鄙显唬骸盎、鳳頻年告災,何也?” 張居正云: “此地從來多荒少熟,今當大破常格賑濟,以安之。”五月,廣東從化、 增城等縣大雨,豁壑泛漲,田禾盡沒,傾毀民居,淹死男婦不計其數(shù)。 [雹]八月, 遼東定遼等衛(wèi)雨雹如雞卵,秋禾盡傷。自長安堡至青石嶺約百余里。 [風、雨]八 月,揚州泰興、海門、如皋等處,狂風大作,屋瓦皆飛;驟雨如注,漂沒官民廬舍 數(shù)千間,男婦死者不計其數(shù)。[風]十一月,以直隸真定,順德,廣平三府風災,分 別蠲賑夏稅,全征者秋糧內(nèi)抵免之。[地震]四月,蔚州地震,聲如雷,房屋震裂。 大同鎮(zhèn)堡各州縣,同時地震有聲。[災]十一月,山西太原、潞安二府并遼、沁、澤 三州災。
應役人丁數(shù)目
萬歷十年(1582)七月十五日,山西巡撫辛應乾奏,經(jīng)編審太原、平陽、潞安三府以及澤、遼、沁、汾四州各屬州縣,萬歷十年、十一年徭役人丁共一百五十一萬二千二百八十一丁。除優(yōu)免者,實在應差人丁一百四十四萬零二百二十。衛(wèi)所共七萬一千一百六十二丁,除優(yōu)免者,實在應差人丁四萬一千八百五十六。
在山西布政使任上卓有政績的辛應乾,理所當然的得到萬歷皇帝的賞識,官職也在明萬歷十一年七月被擢升為南京兵部侍郎,到任沒多久,辛應乾又被調(diào)往北京任兵部右侍郎,并于同年拔擢為兵部左侍郎并協(xié)理京營戎政(也就是協(xié)理北京的軍務).當時京軍訓練廢弛,軍紀渙散,軍械破舊,士氣低下,可以說是戰(zhàn)斗力低下.萬歷皇帝曾稱京營防衛(wèi)"形同兒戲".辛應乾憑借著其卓越的才能,以及在山西整飭邊防期間的經(jīng)驗,大力整頓京營.京軍的戰(zhàn)斗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士氣高昂,軍備齊整,紀律嚴明.其治軍成果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和贊賞.后來,被皇帝授予兵部尚書一職.在其告老還鄉(xiāng)之際,萬歷皇帝牽其手,百般挽留,無奈年邁的辛應乾堅持婉謝帝恩,皇帝只得作罷.據(jù)說這一幕當時被畫師所描繪了下來.可惜現(xiàn)如今不知所蹤.后辛應乾于萬歷21年,公元1593年病故,享年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