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高湛,字子澄,勃海蓨人也。靈根遠秀,啟慶兆于渭川;芳德遐流,宣大風于東海。作范百王,垂聲萬古者矣。故清公勢重,鄭伯捐師;元卿位尊,管仲辭禮,皆所以讓哲推賢,遠明風軌。祖,冀州刺史、勃海公。文昭武烈,望標中夏。惠沾朝野,愛結(jié)周行?迹讨、尚書令、司徒公。英風秀逸,俊氣云馳。虬顧帝鄉(xiāng),威流宇縣。君稟慶緒于綿基,挹余瀾于海澳。幼尚端凝,長好文雅。非道弗親,唯德是與。逍遙儒素之間,纂申穆之遺風;徘徊文史之際,追牧馬之逸藻。至于憑春灑翰,席月抽琴。邁昔哲以孤游,超時流而獨遠。熙平啟運,起家為司空參軍事,轉(zhuǎn)揚烈將軍、羽林監(jiān)。天平之始,襄城阻命。君文武兩兼,忠義舊發(fā)。還城斬將,蠻左同歸。朝廷嘉其能,縉紳服其義。假龍驤將軍,行襄城郡事。君著績既崇,賞勞未允。尋除使持節(jié)、都督南荊州諸軍事、鎮(zhèn)軍將軍、南荊州刺史。于時偽賊陳慶,率旅攻圍。孤城獨守,載離寒暑,終能克保邊隍,全?(烽)民境。復除大都督,行廣州事。享年不永,春秋卌三。元象元年正月廿四日,終于家;噬蟿影,能言灑淚。乃有詔曰:故持節(jié)、都督南荊州諸軍事、假鎮(zhèn)軍將軍、揚烈將軍、員外羽林監(jiān)、行南荊州諸軍事、南荊州刺史、當陽大都督高子澄,識用開敏,氣干英發(fā)。權(quán)攝蕃翰,誠效克宣。臨難殉軀,奄從非命。言命遺績,有悼于懷。宜申追寵,式光往烈?少浖俟(jié)、都督齊州諸軍事、輔國將軍、齊州刺史;浽蠖晔率呷眨w葬于故鄉(xiāng)司徒公之塋。千秋易往,萬古難留。故鐫石泉門,以彰永久。其詞曰:
丹虬降祉,姜水載清。大人應(yīng)期,命世挺生。垂竿起譽,罷鉤流聲。經(jīng)綸宇宙,莫之與京。胤司下蕃,公衡上宰。既顯營丘,復標東海。四履流芳,五城降彩。繁柯茂葉,傳華無改。伊宗作輔,忠義是依。清蕩昏霧,橫掃塵飛。日月再朗,六合更暈。玉帛斯集,福祿攸歸。仁壽無遠,積善空施。風酸夏草,霧結(jié)春池。昆山墜玉,桂樹摧枝。悲哉永慕,痛矣離長。(《魏故假節(jié)督齊州諸軍事輔國將軍齊州刺史高公墓志銘》)
個人作品
過戚姬苑
我為若楚歌,若為我楚舞。悲慨兩不禁,涕淚泣如雨。
鴻鵠高飛可奈何?野雞毛羽舞婆娑。飛揚云氣歸流波,吁嗟人彘傷句娥。
虞姬墓,草籬籬,美人一劍作血扉。戚姬苑,殘碑斷碣遺荒殿,西風卷蓬打人面。
親屬成員
祖父:高揚(飏),厲威將軍、河間縣子,追贈左光祿大夫、渤海敬公
父親:高肇,司徒、尚書令,贈太師、大丞相、太尉公、錄尚書事、冀州刺史
兄弟:高植,字子建,朔州刺史,追贈安北將軍、冀州刺史
軼事典故
《高湛墓志》,全稱《魏故假節(jié)督齊州諸軍輔國將軍齊州刺史高公墓志銘》。東魏元象二年(公元539年)十月刻,清乾隆十四年山東德州運河岸崩時出此石?瑫25行,行27字。書法秀勁溫雅,字形方扁,運筆雅正含蓄。楊守敬評為骨格整練,謂“褚河南似從此出”(《激素飛清閣評碑記》卷二)?涤袨榈摹稄V藝舟雙楫》則將此志與《刁遵墓志》等并舉,稱“《刁遵》為虛和圓靜之宗,《高湛》、《劉懿》輔之”。此志曾歸德州封大受,與北魏《高慶碑》、《高貞碑》齊名,合稱“德州三高”。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縮印輯入,有翻刻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的拓本,上鈐“賈氏金石”白文方印,后有吳榮光、汪鳴相、胡仁頤等人題跋。據(jù)方若、王壯弘《校碑隨筆》云,此志出土時幾無損字,初拓本首行“魏”字、“遐流”二字不損,后損字日多。此本符合初拓本之特征,較沙孟海的《中國書法史圖錄》及潘伯鷹的《中國書法簡論》等更佳,缺損也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