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盧天富(1855~1900),清代河南密縣人,逃荒至禹縣神垕落戶。
系盧根太之長子。他繼承先父遺志,帶領胞弟天恩、天增接續(xù)恢復鈞瓷開創(chuàng)性試驗,不惜重金采料配釉,精心燒制,使鈞瓷新品問世。經(jīng)過20余年的摸索,創(chuàng)制出“抹紅”、“飛云”、“大火藍”、“加彩”新工藝,并在釉里加入銅的成份,以串煙、捂火的方法,用風箱爐燒制成功。此即“爐鈞”工藝,長期被后人沿用。1897年,神垕重修伯靈翁廟,盧天富獻 “鈞瓷寶瓶”安裝在“花戲樓”上,至今猶存。他還改進制籠(即匣缽)工藝,由4人操作改為單人操作,大大提高了工效,至今仍在當?shù)貞。盧天富為發(fā)展鈞瓷,不惜賣盡50余畝家田,以致傾家蕩產(chǎn),45歲時因饑餓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