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郭椿壽
性別:男
字:毓麓
號:靜山
出生年月:不詳
朝代:清朝
籍貫:山西安邑
民族:漢族
身份:官員。
個人簡介
郭椿壽,字毓麓,號靜山,山西安邑人。清朝官員。
郭椿壽為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貢,主講河東書院。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中癸卯科鄉(xiāng)試解元,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張之萬榜二甲第四十一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后授翰林院編修。
咸豐四年(1854年),文宗命翰林繕錄《貞觀政要》,椿壽充任總校,糾正數(shù)十事上呈,獲嘉獎。后署廣東雷州知府,因平反前任所判冤案得罪上級,調(diào)任廉州知府。咸豐七年(1857年),天地會反清農(nóng)民軍李文彩部攻打廉州屬地靈山縣,郭椿壽坐鎮(zhèn)縣城督剿。十一月十三日晚,城破,郭椿壽微服縋城出逃,回到府城后,閉門痛哭三日,人稱“哭府”。不久收到追究,被撤職。后來得以開復原官,因積勞病卒。光緒《安邑縣續(xù)志》有傳。
郭姓起源
一、“禹乘二龍,郭支之馭”,相傳大禹有兩個護衛(wèi)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們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姓人!缎帐峡悸浴罚"夏有郭支,見《抱樸子》。商有郭崇,見《三一經(jīng)》,此郭氏之始。"這么說來,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的。
二、以居處為氏。拒《風俗通義》上記載:"氏于居者,城、郭、園、池是也。"郭,字義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為氏。在中國大多數(shù)的姓氏起源中,這種現(xiàn)象是比較少的。
三、來自炎黃,出自姬姓,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為虢氏,為黃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時封文王弟虢叔(一說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說虢叔)于東虢。周平王時,鄭武公功滅鄶和東虢,建立鄭國,都今河南新鄭,此時平王也不得不認可,并名正言順地將虢叔之地分封給鄭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諸侯王的不滿,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國,從楚莊王時起不斷發(fā)動對周的戰(zhàn)爭,兼并了周圍許多國家。被分封給鄭國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將東虢叔的裔孫序封于陽曲作為補救。由此,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稱成虢,在西周滅亡之后,也向東遷移,建都上陽,史稱南虢。后被晉國所滅。西虢東遷時,還有虢國支族留居原地,史稱小虢。后被秦所滅。這些虢國的后代,均以郭為姓。
四、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納,后冒姓郭氏;后晉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漢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隨母適郭氏,故改姓郭。
五、出自古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