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魏叔瑜,字思瑾,曰魏氏,鉅鹿下曲陽人也?继珟熰嵨呢懝戮蕵O,配神清廟,故祖德胄系,敘於太宗之先碑矣。
公生育慶緒,天然炳胎教之姿;少長德門,日用成躬率之化。性盤於孝友,習狃於禮樂,俯仰中則,從容蹈道。加以專精好古,旁通多藝,圣人之所志,聞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舉十而知九:與同生叔琬,知名當代。
始以門資,補左千牛,轉(zhuǎn)洛州司兵、司議郎、職方郎中、太子洗馬,出為懷州長史,歷慶、慈、儀、豫四州刺史。春華郁於兩宮,時雨零於四郡:觀風之使,所在聲聞;變雅之老,到今遺詠。其年,春秋五十有一,終於豫州,葬於舊域;夫人太原王氏?焉,禮也。議者以公不避強御,有昭子之政事;不為皎厲,有康子之隱德;虛已尚賢,有文侯之樂善;重諾分急,有信陵之高義:人鮮有一,況兼四乎!公賦入封君,妹歸帝子,車馬無戚之盛,衣服有儒者之節(jié)。儉而得禮,富而無驕,此蓋奉先之素履也。
公善於草隸,妙絕時人,以筆意傳次子華及甥河東薛稷,世稱前有虞、褚,后有薛、魏,此又貽訓之余美也。嗟夫!公學埒向、歆,操齊固、變。若天假三壽,朝登六事,則鄭之桓武可尋,漢之韋平一揆。而年近知命,位止方州,落鵬翼於半霄,負天之力莫展;頓龍媒於局路,追風之勢斯畢:九原不作,誰將與歸?二子獻、華,追完先德,俾余作頌,以慰罔極。銘曰:
昂昂豫州,毓粹含道。欽若古訓,思文烈考,於穆烈考。維國之師。公承丕構(gòu),思皇纘之。發(fā)軫臺閣,風流榮問。建麾千里,澤滂四郡。位未充德,命不遂才。彼蒼孤善,謂之何哉?子孫必復,邱封永久。穆如清風,振芳厥后。
參見《全唐文·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
軼事典故
峴山禪林
峴山禪林位于江西省南昌縣的幽蘭鎮(zhèn),創(chuàng)辦人是宰相魏征的四子魏叔瑜,已經(jīng)有1300多年歷史。魏叔瑜東征時候,經(jīng)過此地,發(fā)現(xiàn)依鳳凰山,臨青嵐湖和軍山湖,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為紀念亡父,將鳳凰山更名峴山,并建峴山禪林。
籍貫爭議
唐代歷史文獻和有關(guān)碑文記敘中,魏征的籍貫均無謬誤。例如,吳兢所著的《貞觀政要》注明是“巨鹿人”,張說所撰的《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所言“巨鹿曲陽人也”。還有魏載、魏哲、魏謨等人的墓志和先廟碑銘,均明載為“巨鹿曲陽人”,系魏征后裔。
然而,李延壽《北史》、魏征《隋書》,在介紹巨鹿魏氏族人時,都堅持認為是“巨鹿下曲陽縣人”。對于魏征的直系先人曾祖魏釗、祖魏彥、父魏長賢,加上魏征,被后人譽為“千秋金鑒,三代遺直”,以及包括他的族兄魏收(見《魏書》、《北齊書》)、魏澹等十余位魏氏名人,皆明確地記述為巨鹿下曲陽人,均無出現(xiàn)誤差。
親屬成員
姓名 | 魏釗 | 魏彥 | 魏長賢 | 魏征 | 魏叔瑜 | 魏華禮部侍郎 |
字號 | 字玉琳 | 字正啟 | 字金祥 | 字玄成 | 字思瑾 | |
朝代 | 劉宋 | 南朝梁 | 北齊 | 唐朝 | 唐朝 | 魏獻 |
官職 | 總鎮(zhèn) | 尚書 | 屯留縣令 | 太師鄭國公 | 豫州刺史 |
參考《北史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新唐書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