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周於禮(1720年—1779年),字綏遠,號立崖,又號亦園, 峨山縣雙江鎮(zhèn)人,1747年考取乾隆丁卯科舉人,1751年又中了辛未科進士。
個人經(jīng)歷
周於禮中了進士后,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轉(zhuǎn)任江南道御史,后又升遷為鴻臚寺少卿、通政司參議、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在奉命入內(nèi)閣典章時,因手腕疼痛難于執(zhí)筆,使請假到外地調(diào)治,治愈回京后,補為光祿寺少卿,不久又復(fù)任大理寺少卿,并“三主四川鄉(xiāng)試,三充京同考官”。
周於禮最有影響的是他的書法,他是當時全國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出于蘇軾、米芾諸家,風(fēng)格獨具,許多書法評論家曾給予很高的評價。其手跡曾廣為流傳,被視為珍品,國家博物館、圖書館珍藏有他的書法作品。一些名勝地方,也有他手書的部分匾額、對聯(lián),如能海秀山的涌金寺、清涼臺、文化館,昆明的園通寺、華亭寺等處的對聯(lián)、橫匾、字貼,至今還完好保存。而他的家鄉(xiāng)——峨山,除一塊書有“留槚園”三字的橫匾(原掛于其故居后花園亭閣上)外,其余匾聯(lián)均毀于地震和“文革”期間。
現(xiàn)在雙江鎮(zhèn)永安街一位姓周的“四姑奶”(80余歲)手里,珍藏有幅“誥封錦綾”,上面有周於禮楷書的乾隆皇帝對其祖父周希旦、祖母張氏的誥封全文。另在現(xiàn)住周於禮故居內(nèi)的一龔姓家里,還保存有一塊楚石石刻,上刻有周於禮楷書為其夫人王氏所寫的墓志銘。在其周家祠里,存有由他在北京書寫后,請匠人刻好,用馬馱至峨山的63塊“誥封石刻”,上刻有乾隆皇帝對他整個家族的誥封全文,現(xiàn)已收存在峨山縣文化館內(nèi)。綜觀這些聯(lián)匾 、石刻上的手跡,真乃字字優(yōu)美、剛勁有力、形體端莊,氣勢雄渾,隱隱“脫勾”一筆,更顯出一代書法家的精功絕技。據(jù)志書記載,他曾取唐、宋、元、明幾代著名書法家的墨跡,鉤摹刻石,成《聽雨樓法貼》10卷和楷書《金剛經(jīng)》1部傳世。
個人作品
周於禮除書法著名外,還善于詩文,曾著有《敦彝堂集》和《聽雨樓詩草》。另在《峨山名人遺著》(省圖書館收藏)一書中,還收進了他的詩作125首,其中有“石虬亭”、“兩事臺記”、“慈悲院記”、“自鎮(zhèn)遠抵常德舟行詠”、“清江夜泊”、“生游王氏園亭”、“山中寄敬亭”、“題李翼茲出塞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