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李東藩自幼研究書法,早年攻讀于北京書畫院,博彩眾家之長,形成獨特風格,他的書法作品筆力雄厚,蒼勁有力,大氣磅礴。其書法作品在中國書畫 界極具影響力,在國際上頗具影響力的書畫藝術(shù)家。
李東藩先生的一副決勝千里,運籌帷幄,以被美國前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收藏,存放于美國軍事博物館,頒發(fā)了收藏證書,并獲得國際藝術(shù)資質(zhì)認證書。李東藩一副三國演義開篇詞被作為國禮,贈送給俄羅斯前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
所獲榮譽
自2002年以來,李東藩先生陸續(xù)參加國際國家級大型書畫展覽300余次。獲獎作品多達一百五十余副,作品深受人們喜愛,在各類報刊上發(fā)表作品300多副,部分作品入編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作品展,中國書畫藝術(shù),國家級大型藝術(shù)典籍。2005年,李東藩先生,首次在北京美術(shù)館,成功舉辦了個人書法展。著名主持人趙忠祥先生主持儀式,國家總理李克強,書協(xié)主席張海等領(lǐng)導(dǎo)人出席畫展,給予支持,和贊賞。李東藩在書畫界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為推動中國書法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來巨大貢獻,作品再度升值。文化部對其評估潤格定價為6000直8000人民幣每平方尺。其作品被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影視名人,政界機構(gòu)等廣泛收藏。
歷史人物
江蘇贛榆隴西郡致和堂李氏一世祖李東藩[贛榆七大支李氏]
江蘇贛榆隴西郡致和堂李氏(當?shù)厮追Q“七大支李氏”)一世祖。據(jù)考證,宋末元初,一世祖李東藩為避禍由隴右遷至江蘇贛榆林頭村。其后人衍為七支三十八門,主要遍布贛榆縣各地。其中,1、一支:城西大里莊(朱堵),七門。2、二支:青口大朱旭(贛馬),六門。3、三支:城西沙河子(朱堵),三門。4、四支:青口李城子(:城南),四門。5、五支:金山張夏莊,五門。6、六支:青口新莊,十門。7、七支:贛馬林頭,三門。林頭是我們始遷祖葬于此地,以上都是每個支的主要駐地。
七大支李氏命名排字韻語表 :
泰安宗裕慶,傳家大啟祥,顯文榮盛世,永錫萃群芳,
元臣祝厚澤,為善濟時康,詩書從汝景,道德守奕香,
中和潤化育,勛業(yè)名振揚,云仍懷至寶,萬代炳余光。
江蘇贛榆七大支李氏贊
隴右一脈七支連,遷贛避禍八百年。
明駝千里藍縷路,子孫十萬薪火傳。
或曾策試列金殿;或曾荷戟戍邊關(guān);
為報家國作玉碎;也唱大風衣錦還。
或課稚子軒窗下;或?qū)ぴ娋w踱江邊;
偶登吳峰望紅日;欣逢高士親駕船。
或聞會盟游夾谷;或曾縛鯨海州灣;
耕讀海曙竹篁里;攀援蜀道下四川。
或曾落魄長安市;或唱燕趙易水寒;
孤懷明月發(fā)清吟;兩行濁淚思故園。
海之濱,地之緣。追往事,越千年!
家山在望,宗風永傳!
注:以上是對贛榆縣七大支李氏的由來,從始祖李東藩宋末攜七子,舉家避禍遷贛榆,及其在贛榆數(shù)百年來生活繁衍播遷圖景的描述,有實指,也有想象。作者系七大支李氏宗親。
贛榆縣隴西郡致和堂李氏
該李氏在贛榆本地知名度很高,俗稱“七大支李”。因為一世祖李東藩有七個兒子,隴西郡致和堂李氏都是這七個老人的后代。據(jù)家譜記載,李東藩遷贛榆為避禍。為了避遭滅門之禍,李東藩讓七個兒子分開居住:1、一支:城西大里莊。2、二支:青口大朱旭,六門。3、三支:城西沙河子,三門。4、四支:青口李城子,四門。5、五支:金山張夏莊,五門。6、六支:青口新莊,十門。7、七支:贛馬林頭,三門。以上七個聚居地在地圖上呈北斗七星的布局。
贛榆縣基本資料
區(qū)位
贛榆處于蘇魯兩省交界,是江蘇沿海經(jīng)濟帶和東隴海產(chǎn)業(yè)帶開發(fā)的東部交匯點,東濱黃海的海州灣,海岸線長62.5千米,北臨山東省日照市,西靠山東省臨沂市,南接江蘇省東?h與連云港市區(qū)。中心地理坐標東經(jīng)119°18’,北緯 34° 50’,全縣面積1363平方公里,耕地6.87萬公頃;下轄18個鎮(zhèn)、424個行政村,人口110萬。境內(nèi)有山、有海、有平原,面積各占三分之一,素以“享山川之饒,受漁鹽之利”的福地為人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