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宋代佛師。籍貫、生卒年不詳。日本安德天皇壽永元年(1182),與弟陳佛壽共至日本。其后,應(yīng)俊乘房重源之請,至奈良,重修東大寺于治承四年(1180)遭受兵亂被燒毀之大佛首,壽永二年(1183)五月完工。不久,又造鐮倉長谷寺之觀音像。建久元年(1190),后白河法皇授與大佛鑄造獎,賜伊賀國阿波廣瀨山田有丸莊及播磨國大部莊,陳氏發(fā)善愿,前者捐贈凈土堂,后者供養(yǎng)大佛。七年,奉后鳥羽天皇之詔,建東大寺之中門,以運自中國之石材雕成獅子。(東大寺要錄卷二、吾妻鏡卷十五)p4821
來自:【佛光大辭典】
鐮倉時代前期渡日的中國工匠,稱東大寺總大工。渡日時間為壽永元年(1182)(玉葉),具體時間不詳。這一年,應(yīng)從九州回到日本的俊乘坊 重源之邀,開始從事東大寺大佛的再建工作。陳和卿率領(lǐng)其弟陳佛壽等宋人佛師七人,以及日本佛師草部是助?助延等十四人于次年壽永二年五月成功鑄造了大佛的佛頭。大佛于文治元年(1185)年八月開眼供養(yǎng)。此后,陳和卿被朝廷授予伊賀國山田郡有丸?廣瀨?阿波杣山以及播磨國大部莊等莊園為領(lǐng)地,當(dāng)然,這些領(lǐng)地都以凈土堂或者大佛領(lǐng)的名義寄進(jìn)給 東大寺。文治二年以大佛殿建造為中心, 周防國被定為東大寺造營料所,重源被任命為國司。同年四月,陳和卿和其它宋人工匠與重源一起前往周防,進(jìn)入佐波川上流的杣山準(zhǔn)備木材。建久六年(1195)三月,東大寺落慶供養(yǎng)時, 源賴朝曾想于大佛殿召見陳和卿,然而陳卻以“貴客殺人眾多,罪孽深重,恐無緣相見(非原文)”為由拒絕了源賴朝的請求。然而,從一開始,就傳出陳和卿與日本工匠有不和,此后陳和卿也與重源沒能繼續(xù)合作。建永元年(1206)兩人分道揚鑣。建保四年(1216)六月陳和卿赴 鐮倉,謁見將軍源實朝,陳和卿以“將軍本為宋朝 阿育王山長老,當(dāng)時我也是您的門第”告 源實朝。源實朝自此決意渡宋,命陳和卿造船。次年建保五年四月,船即造好,欲在鐮倉由比浜試航卻遭到失敗,此后陳和卿再無消息。此外,根據(jù)《廣大和名勝志》,大佛殿前的金銅八角燈籠傳為陳和卿所作,《和州舊跡幽考》則稱東大寺念佛堂里安置的重源牌位是陳和卿所雕刻。另外,近世的《櫻塢漫錄》則記載四條天皇時運慶之孫康圓與陳和卿共同開始雕刻法華堂的佛具等等。(原文:三浦勝男)
來自:【國史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