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履生涯
張?zhí)朴⒊跞胧送緯r,任渝州(今重慶市)決曹掾(審判屬官),但做官并非其志向。他曾深有感慨地說:“大丈夫進無竹素之功,退無千古之名,何以出入?”于是更加發(fā)奮,欲窮古人之道。他“感慨以吐其憤,浩蕩以快其思,曠達以疏其情,清苦以斂其氣”,把心中所蘊含的思緒表達在文章中;他對于“時之理亂,民之利病”能洞察其源,而謀略識見又在一般人之上。他所上《正議》50篇,被翰林學(xué)士孫捒吹膠蟠蠹釉尢舅擔骸拔崾瘢ㄋ飹為眉州人)有此后生,馬周、魏元忠不足多也!”把他的《正議》與唐初大臣馬周等人的政治見解相媲美,并推薦他參加賢良方正極諫特科考試,可他謙辭不就。
在調(diào)任歸州(今湖北秭歸縣)獄掾期間,張?zhí)朴⑴c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令蔣概、秭歸令鄧綰結(jié)為文友,“以其煥爛繽紛、祥霞慶云之文,名極荊湖。太史楊公元素以詩贊云:u2018建平之江悍以湍,建平之山頑以峭,天恐江山太寂寥,故聚英才辟其妙。不然三子并國器,安得皆官此遐徼u2019”(張商英《張御史唐英墓志銘》)。這首被人稱為“詩史”的詩,把張?zhí)朴⒑褪Y概、鄧綰并稱“國器”。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張?zhí)朴⒄{(diào)襄州谷城縣令。在任期間,力開古黃瀆渠,辟得水田千頃,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又逐漸興旺起來;又作《諭民》10篇,引導(dǎo)人們學(xué)習(xí)文化,移風(fēng)易俗,百姓一時向?qū)W樂善。由于治績顯著,任滿后被召入京,改任著作佐郎。宋英宗即位后,又提升他為秘書丞,次年晉太常博士。
在英宗即位之初,張?zhí)朴⒈闵稀吨斒紩罚龞|漢外戚專權(quán)的歷史教訓(xùn),建議英宗防微杜漸。后來果然出現(xiàn)皇太后垂簾聽政的情況,他又冒著極大的風(fēng)險,上書請立穎王趙頊為皇太子。他的奏議被采納不久,英宗駕崩,趙頊繼位。張?zhí)朴⒌挠職夂蛣傉顾谒紊褡谮w頊即位后,立即受到提拔和重用,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這是監(jiān)督方面的重要官職)。
張?zhí)朴⒂掠谥敝G,常常正色言事,不避時忌。仁宗時上《大水災(zāi)異書》,英宗時上《謹始書》、《水災(zāi)封事》等十余封章,都能考究安民治亂之變、澤世利民之道。神宗力排眾議,以嘉其直言之德。神宗朝時,他又論及宗室俸祿太濫,耗費巨大,應(yīng)當裁員減差,嚴正官階等級。此外他還提出“寬民力、代民勞”的建議,以減輕百姓負擔。張?zhí)朴⒉晃窓?quán)貴,奏準罷逐皇親官僚宗諤,彈劾龍圖閣直學(xué)士盧士衡等,他的剛正威嚴,令朝廷一片肅然。
宋神宗勵精圖治,很想有所作為,可是當時朝廷上下暮氣十足:宰相曾公亮三朝(仁宗、英宗、神宗)為相,年事已高,遇事依違兩可;次相富弼亦老成守舊,因循無為。張?zhí)朴⒈阆蛏褡谕扑]王安石,他說,江寧知府王安石,經(jīng)述道德方面的修養(yǎng)很高,宜在陛下左右做事。第二年,王安石便逢調(diào)進京,入朝參政,開始推行變法。
張?zhí)朴Ω改笜O盡孝養(yǎng)。任殿中侍御史初,上朝時仍穿舊服,神宗問他:“卿何尚衣綠耶?”張?zhí)朴⒒卮鹫f,先前的朝服臣已帶回給了家父。神宗為表彰他的孝心,當即賞賜給他一套五品紫服。神宗正要重用他時,恰逢其父張文蔚于熙寧三年(1070)八月去世,張?zhí)朴⒈惚紗驶丶摇?/p>
“熙寧元年(按墓志當為四年,即1071年)六月壬戌,有星隕于張氏之宅。是夕也,予兄殿中侍御史次功卒”(張商英《寧魂辭》)。這是說作為大孝子的張?zhí)朴⒃诒几竼蕰r,由于哀傷過度,次年也跟隨其父而去。這年張?zhí)朴⒉贿^43歲,可謂英年早逝。
親屬
曾祖父張珂、曾祖母樊氏
祖父張諹、祖母劉氏
伯父張禹次、張藻、父親張文蔚字隱之、母親馮氏
兄弟張軒英、張民英、張虞英、張商英
學(xué)問著作
張?zhí)朴⑹凡澎`異,文筆精審,為當世所推重。據(jù)《宋史》、《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提要》、《全蜀藝文志》等記載,張?zhí)朴⒅魃踟S。撰有《蜀梼杌》10卷,《唐史誅奸發(fā)潛論》5卷,《仁宗政要》40卷,《嘉佑名臣傳》5卷,《九國志補》2卷,《總要監(jiān)今論》5卷,《渝南集》10卷,《補正楚書》13篇,并纂輯樂府詩歌千余首。其中以《蜀梼杌》最為名世,該書35萬字,所記前后蜀事跡頗為詳備,可補《五代史》所載兩蜀史事之不足,是后世研究前后蜀歷史的重要參考著述。(參考“畢勝俊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