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世稱“通博”的繆荃蓀
他雖然出身于官宦家庭,但卻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家中除掉四柜藏書外,別無所有。20歲那年,隨繼母到四川華陽其父任職處,認識了著名藏書家李文田,學到了很多有關書籍收藏、目錄編排的學問,從此對這幾項學問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23歲參加鄉(xiāng)試中舉,四川學政張之洞特聘他編纂《書目答問》四卷,后赴京城應試,中進士,即留住京城,參加編寫清史。初為分纂牗即分冊的編輯牘,后升任總纂牗即總編牘。
繆荃蓀在京城任職時,常去書店,一見善本或孤本書籍,即流連不舍離去,掏錢購買,他的微薄俸祿因此不敷支出,只得典賣衣物。在他家的“藝風堂”等處共藏書20余萬卷,此外還收藏了自著書200卷,可見其藏書之豐。
繆荃蓀對目錄學極有研究,貢獻也很大。清朝末年,由于列強侵害,戰(zhàn)火連年不斷,他擔心所藏的書籍難以保存,故而學習古人“書去目存”的做法,除為自己的藏書編定《藝風堂藏書記》目錄八卷,《藝風堂藏書續(xù)記》八卷外,他還先后為張之洞、盛宣懷等人所著的當代名篇編定了藏書目錄。
繆荃蓀是一代大學問家,稱得是“學富五車”,他與王運、趙爾巽、張騫等當時名流并稱為“通博”,先后主持江南圖書館和京師圖書館牗今北京圖書館牘?娷跎p為了“不令中國歷代巨刻珍抄,萬國希靚之寶,流放沽鬻于東西都市”(《江陰續(xù)志》),立下了汗馬功勞,作了無可估量的貢獻。
繆荃蓀還是一位熱心于教育事業(yè)的教育家。
他先后在江陰南菁中學、濟南濼源、江寧鐘山、常州龍城等書院執(zhí)教,培養(yǎng)造就了不少優(yōu)秀人才。還有他在主持江南高等學堂時與他的學生柳詒徵編寫的《歷史大略》,是我國近代第一部歷史教科書。
除此之外,繆荃蓀在史學、方志學、金石學等方面也有杰出貢獻,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總之,繆荃蓀之所以被當時人譽為“通博”,這是因為他在文化教育以及藏書學、目錄學、史學、方志學、金石學等各個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并作出杰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