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彭公武(1872—1935年),又名文治,號昌庭。郎岱(今六枝特區(qū))巖腳鎮(zhèn)人。自幼刻苦讀書,10歲即能吟詩作對。其后考取秀才。辛亥革命前,不滿安順府在巖腳設(shè)厘卡收括民脂民膏,聚集1 0多名青年在巖腳街上打死一名勒索小販的巡丁。事后到昆明躲避官府緝拿。不久考入“云南講武堂”,與朱德、楊杰、李云鵠、熊克武、金漢鼎、盧燾、袁祖銘等同窗。
1915年12月下旬,蔡鍔等在云南通電反袁。次年,護國軍第一軍出兵四川,他任前鋒統(tǒng)帶,率部駐扎鎮(zhèn)遠。旋任貴州軍二團團長。1923年,任四川瀘州征收局局長。后任富順縣縣長。供職期間,查明前幾任縣長遺留的人命懸案,毅然處決兇手林某(其人是瀘州大富豪)。后為避讓林姓報復(fù),棄職到重慶。在重慶遇友人顧小齋,顧委其到云南鎮(zhèn)雄當(dāng)縣長。任職期滿到貴陽,居堰塘坎私邸。時應(yīng)黔省主席周西成之請,出任省政府高等顧問、省參議員等職。并與黃齊生、黃干夫等交往密切。王家烈任省主席后,重要文武官員,均委托其家鄉(xiāng)(桐梓)人擔(dān)任,他與任可澄、平剛等為此發(fā)起“倒王活動”。
他與朱德一直有書信往來。1934年冬,中央紅軍先頭部隊進入貴州黎平時,朱德信請他入滇游說龍云,要龍為紅軍長征過云南讓道。王家烈獲訊,即上告他“私通共匪”。于是,蔣介石發(fā)出電令:“對彭公武就地處決”。1935年元月,不待他赴滇,王家烈便指派旅長樊其書率人將彭公武殺害于巖腳。消息傳到貴陽后,平剛、盧燾等叫人把尸體運到貴陽,并組織人抬尸游行到省府,以示抗議。后將他葬于貴陽中曹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