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據(jù)《 宋高僧傳》 記載, 釋義忠九歲出家,師從慧沼。 13 歲時(shí), 慧沼授予《 大涅槃經(jīng)》, 他“相次誦徹四十卷”, 被稱為“空門奇童”。 20 歲受戒, 授《 四分律》, 義理精通, 旁習(xí)《 十二門 論》, 兩本即可講演;壅涌闯鏊乔Ю镏E, 怕耽誤他。 聽說長安京兆大慈恩寺窺基大師新造疏章, 門生紛集, 聲震天下, 就和他一起到長安窺基門下學(xué)習(xí)。 不到五年, 又通二經(jīng)五論。 然后《 法華》、《 無垢》 等百法皆通, 于是開場講經(jīng), 子弟繁多。 與唐玄奘等高僧一道翻譯、 注釋佛經(jīng), 被稱為“百法疏主”。 所著有《 成唯識論纂要》、《 成唯識論鈔》 三十卷、《 法華經(jīng)鈔》 二十卷、《 無垢經(jīng)鈔》 二十卷、《 百法論疏》 等。 其中《 百法論疏》 最為重要, 所注深入淺出, 去繁就簡, 直到今日 , 佛教界所用還都是釋義忠所注的文本。 四方美譽(yù)、 千里歸心者不可勝數(shù)。 前后五十余年, 共講諸教七十多遍! 宋高僧傳》 稱他是“講樹別茂于枝修, 義門旁開于關(guān)竅”、“列群玉冠眾花, 王裝瓊樹之林, 花綴機(jī)之錦,輩流首伏聲采飛揚(yáng), 況窺基正照于太陽, 忠也旁銜于龍燭”。 72 歲 時(shí), 因思鄉(xiāng) 之情甚熾, 回到故鄉(xiāng) , 后坐化。 家鄉(xiāng)人建塔供養(yǎng)其身, 全身不壞。 至今其塔仍在,今南里信村建封寺南, 有塔一座即此塔。 據(jù)南里信村的建封寺碑文記載, 建封寺為釋義忠出家之地。
傳說
關(guān)于釋義忠, 本地人已將其神化, 傳說釋義忠生于南里信村一尹姓人家, 剛一出世, 家人發(fā)現(xiàn)嬰兒左臂上有一目 , 疑之為怪胎, 遂棄之于百谷山荒野, 被一母鹿相救, 銜回洞內(nèi)哺乳數(shù)月 , 后被一慈善人家收養(yǎng), 鹿尋之不見, 泣淚成泉, 稱為“鹿哭泉”, 在今北里信村東南。 因也稱其為“三目 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