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阮長之(379—437),字茂景,陳留尉氏人也。祖思曠,金紫光祿大夫。父普,驃騎諮議參軍。長之年十五喪父,有孝性,哀感傍人。服除,蔬食者猶積載。閑居篤學(xué),未嘗有惰容。初為諸府參軍,除員外散騎侍郎。母老,求補(bǔ)襄垣令,督郵無禮,鞭之,去職。尋補(bǔ)廬陵王義真車騎行正參軍,平越長史,東莞太守。入為尚書殿中郎,出為武昌太守。時王弘為江州,雅相知重,引為車騎從事中郎。入為太子中舍人,中書侍郎,以母老,固辭朝直,補(bǔ)彭城王義康平北諮議參軍。元嘉九年,遷臨川內(nèi)史,以南土卑濕,母年老,非所宜,辭不就。十一年,復(fù)除臨海太守。至郡少時而母亡,葬畢,不勝憂,十四年,卒,時年五十九。
時郡縣田祿,芒種為斷,此前去官者,則一年秩祿皆入前人;此后去官者,則一年秩祿皆入后人。始以元嘉末改此科,計月分祿。長之去武昌郡,代人未至,以芒種前一日解印綬。初發(fā)京師,親故或以器物贈別,得便緘錄,后歸,悉以還之。在中書省直,夜往鄰省,誤著履出閣,依事自列門下;門下以暗夜人不,不受列。長之固遣送之,曰:“一生不侮暗室!鼻昂笏W官,皆有風(fēng)政,為后人所思。宋世言善治者,咸稱之。子師門,原鄉(xiāng)令。
譯文
。阮長之年十五歲時父親去世,有孝順的天性,哀傷感動了周圍的人。穿孝期滿之后,仍然吃菜蔬還有一年。平時喜歡研究學(xué)問,不曾有過懶惰的情況。起先擔(dān)任諸府參軍,被授予員外散騎侍郎的官職。因為母親年老,要求擔(dān)任襄垣令,督郵不講,打他,被免去職務(wù)。不久出任廬陵王義真車騎行正參軍、平越長史、東莞太守;進(jìn)入朝庭擔(dān)任尚書殿中郎,后又出來擔(dān)任武昌太守。時王弘任江州刺史,一向?qū)λ容^了解并重用他,推薦為車騎從事中郎。后又進(jìn)入朝庭擔(dān)任大/太子中舍人,中書侍郎,因為母親年老,堅決辭去朝庭工作,調(diào)任彭城王義康平北咨議參軍。元嘉九年,調(diào)任臨川內(nèi)史,因為南方土地低下潮濕,母親年紀(jì)大了,不適宜居住,辭職不上任。十一年,又授予臨海太守。到郡上任不久母親死去,安葬完畢,不能忍受母亡之痛,十四年,辭別人世,當(dāng)時五十九歲。
當(dāng)時郡縣官吏的傣祿,以芒種這個節(jié)氣作為期限,在此之前辭去官職的人,那么一年的傣祿皆歸后面繼任者所有,在此后辭去官職的人,那么一年的傣祿皆歸前任者所有。起初在以元嘉末年改變這種方法,按月來分取傣祿。長之離職武昌郡,前來替代的人還沒有到,阮長之就在芒種之前一天辭去官職。剛剛來到京城之前,親朋故友有的用器物來送別,阮長之拿到之后就封起來并做好記載.后來回來,全部都還給他們。阮長之任中書郎,一天值夜,誤著屐出閣,自列門下省聽候處分。門下省認(rèn)為天黑沒有人知道,可以免罰;阮長之不從,說:「一生不侮暗室!归L之先后所任各種官職,都很有風(fēng)化政教,受到后人的懷念。宋代時談及善于治理的人,都稱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