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民國時期
民國10年加入國民黨,歷任非常大總統(tǒng)秘書,國民黨黨部交際部干事,國民黨一大大本營外交部秘書及駐滬辦事員;廣州國民政府外交部特派廣西交涉員公署外交科長、梧州市黨部常務委員與組織部長;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武漢分會秘書,廣州國民政府政務委員會專門委員,西南政務委員會審計處協(xié)審,湖北大冶縣縣長,川鄂湘黔邊區(qū)綏靖署參議,湖北省政府視察、參議,湖北師范學院總務長,咸豐縣參議員。
解放前后
1946年2月至1947年5月任咸豐中學校長(現(xiàn)咸豐一中),因學潮遭誣告被免職。民國11年任教上海大學英文,兼任校舍建設委員會委員;民國13年創(chuàng)辦《農工日報》任社長與總編輯。民國28年回咸豐開辦紡織生產合作社。解放后,曾兩次被判刑并獲寬大處理;1957年出任咸豐縣副縣長;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1979年獲平反),給予高級知識分子待遇。
人物生平
斗苦歷程
馮子恭六歲時入私塾讀書,十歲入縣立小學,十三歲入施南府中學,十五歲畢業(yè)。因家貧,無力繼續(xù)升學,乃與雙親商議,將祖業(yè)薄田數(shù)畝賣去,改做小本生意,經營余年,稍樹基礎,十七歲負笈武昌,考入湖北省立方言學堂,改讀英文,當時繳費甚高,小本經營難以接濟,經友人介紹,每年寒暑假到漢口租界捶石子,修馬路,清掃街道,以補充學費之不足。
1915年,馮子恭艱難地讀完方言學堂,恰逢招考幾名留英學生,七百名報考者中,馮子恭拔尖而取,入倫敦大考預科,第二年轉 香港大學人工科學機械系,其后改讀文科,四年畢業(yè),獲文學士、理學士學位,受職于上海一英商洋行。
總統(tǒng)府秘書
當時,孫中山正在廣州組織護法政府反對北洋軍閥。馮子恭久聞孫中山大名。1920年12月即獲允聆聽孫中山理論,大受感動,當即表示,誓愿敬謹追隨,服從領導,第二年,在中國國民黨廣州特設辦事處填誓約,以張繼、田桐英商洋引聘,留廣州,在國民黨部負責宣傳,辦理孫中山講演記錄,出版等工作,不久,調任非?偨y(tǒng)府秘書。
非常時期
1921年3月20日,孫中山在廣州省教育會系統(tǒng)演講《王權憲法》馮子恭仔細記錄,并請孫中山修改在《廣東群報》發(fā)表,于1929年呈請摹印,流芳后世。
1921年6月,陳炯明叛變,深夜炮襲總統(tǒng)府,孫中山幸免罹亂,走上海,馮子恭身懷《王權憲法》冒槍林彈雨,隨孫中山至上海,任國民黨總部外交干事。
1922年10月,國共兩黨共同經辦的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旗幟下進行教育與革命的新型學!虾4髮W成立。1923年馮子恭到上大任教。8月8日,馮子恭與葉楚倫、鄧中夏、瞿秋白、陳望道、邵雙等九人被選為該校最高會議評議員,在評議會上,馮子恭又被推選為校舍建筑委員會委員,在上大,馮子恭與鄧中夏、瞿秋白等中共黨人建立了友誼。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接洽中國共產黨和蘇聯(lián)幫助,確定以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為斗爭目標,以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為基本政策,馮子恭奔赴廣州,任大本營外交部秘書及駐滬辦事員,1925年調任外交部特派廣西交涉員公署外交科長,創(chuàng)辦《農工日報》任社長,總編輯,組織梧州市總工會,宣傳孫中山三大政策,與共產黨人通力合作,組織群眾,聲援香港大罷工,這期間,馮子恭與毛澤東,林伯渠等交往甚密。
孫中山逝世后,國民黨內派性斗爭驟起,馮子恭為廣西派,積極參與反蔣斗爭。先后隨李宗仁,胡漢民,李濟琛等,出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武漢分會秘書,廣州國民黨政府政務委員會委員,西南政府委員會審計處協(xié)審,湖北大冶縣縣長,川鄂湘黔邊區(qū),綏靖署參議等職。
1939年,馮子恭返回故里,開辦紡織生產合作社,1940年,不期張難先進訪,馮子恭再度出山,先后任湖北省政府視察,第六戰(zhàn)區(qū)黨政分會宣傳常務委員,湖北省政府參議兼湖北師范學院總務長。
抗日勝利后
1945年秋,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不愿隨省政府擬遷,遂作舊隱山區(qū),任咸豐中學校長,1947年因學潮遭誣告,被免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馮子恭因“不交槍,對土改不滿”等罪名,兩次判刑,兩次獲寬大處理提前釋放,1955年,人民政府大量啟用舊知識分子,馮子恭先后給李濟琛、宋慶齡、黃紹竑寫信,希望為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1957年5月6日,經咸豐縣人民代表大會選舉,馮子恭出任咸豐縣副縣長,不辭辛苦地深入窮鄉(xiāng)僻嶺,檢查工作,1957年底反右擴大化,馮子恭被劃為“右”派,離職交群眾監(jiān)督勞動,在農場放牛,在文化館管過圖書。
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給予高級知識分子待遇,1967年1月15日,馮子恭在咸豐縣人民醫(yī)院病逝,終年七十二歲。
1979年改正了錯劃,徹底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