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政策
腓特烈一世像所有有才干的皇帝一樣,試圖在德意志境內駕馭桀驁不馴的諸侯。他在1158年頒布采邑法令,要求所有接受采邑者為皇帝服兵役。他的另一個重大舉措是把大的諸侯領地分割成多塊,因此在1156年將奧地利從巴伐利亞公國分出來,使之成為獨立公國。腓特烈一世企圖把王室直轄的領地連成一片,并仰賴家臣進行統(tǒng)治。
入侵意大利
腓特烈一世對意大利的強烈興趣使意大利事務成為他生命中最主要的部分。為了征服倫巴第諸城市,使這些富饒的地區(qū)成為帝國的稅收來源,腓特烈一世長期執(zhí)行侵略意大利的政策。他對意大利進行過6次軍事入侵:
第一次:1154年,意大利教皇尤金三世給腓特烈一世發(fā)來了一封求助信,原來當時羅馬爆發(fā)了一場起義,老百姓們在一個名叫阿諾德的教士的帶領下造反,起義者宣稱要廢除教皇領地,并讓教皇過普通人的生活。腓特烈一世沒有放棄機會,出兵意大利,迅速鎮(zhèn)壓了起義,并召集了意大利各城邦代表召開了隆卡利亞會議,重申了腓特烈一世對意大利擁有絕對的統(tǒng)治權,從官員的任命到賦稅的征收都只能由皇帝決定;
第二次:1158年,由于腓特烈一世縱容士兵在意大利的大肆搶掠,意大利北部城邦被徹底激怒了,他們組成了以米蘭為首的城邦集團與腓特烈一世決一死戰(zhàn)。腓特烈一世卻以強大的軍事暴力壓倒了起義者,城邦同盟被迫投降;
第三次:1160年,腓特烈一世再次入侵意大利,原因是新任的羅馬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無法容忍專橫的紅胡子,他宣布將腓特烈一世革除教籍并支持城邦同盟的斗爭。腓特烈一世于是出兵。經過兩年的戰(zhàn)斗,米蘭被攻陷了,米蘭代表穿麻布衣、赤腳出城投降。然而腓特烈一世卻不留情面地將米蘭居民趕出城,并在城市中心廣場挖溝,使其寸草不生,還允許將俘虜的頭割下來當球踢,來侮辱米蘭的民眾。
第四次:1167年,腓特烈一世的屠城暴行激怒了意大利民眾,威尼斯、維羅納等意大利城邦組成了新的“倫巴第同盟”,并迅速得到了教皇的支持。腓特烈一世再次出兵,一開始勢如破竹,攻破羅馬,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出逃。而后來戰(zhàn)爭陷入僵局,腓特烈一世的軍隊受到了意大利人民的英勇反抗,且軍隊里瘟疫流行,數千的驍勇老兵斃命。此時,腓特烈一世只好丟下軍隊,化裝成農夫逃回德意志;
第五次:1174年,由于上次的奇恥大辱,腓特烈一世重整旗鼓出軍。一開始“倫巴第同盟”還想和談,腓特烈一世卻拒絕了。由于“倫巴第同盟”城市的增加(22個)及同盟戰(zhàn)士的經驗增強,在米蘭附近的決戰(zhàn)中,腓特烈一世的軍隊失敗了,腓特烈一世本人也身負重傷,只好投降。此后的1177年,腓特烈一世與亞歷山大三世簽訂了《威尼斯和約》,腓特烈一世同意歸還教產,同時不再插手教皇國內部事務。后來的1183年,腓特烈一世與“倫巴第同盟”簽訂了《康斯坦茨和約》,廢除了隆卡利亞會議的一切決議,但允許腓特烈一世在名義上保留人事任免權,并規(guī)定“倫巴第同盟”在皇帝出巡時要做好接待工作;
第六次:1186年,腓特烈一世發(fā)動對意大利的最后一次遠征,仍然還是以失敗告終。
加冕
在第一次遠征意大利之后,腓特烈一世本想由尤金三世為他加冕,不想尤金三世又剛剛憂憤去世。新上任的教皇哈德良四世十分固執(zhí)呆板,在給腓特烈一世加冕時不斷挑剔腓特烈一世的行為舉止,最后還要求腓特烈一世按照慣例為教皇牽馬、扶鐙。腓特烈一世爆發(fā)了,加冕慶典一下子變成了屠宰場,近千名教士倒在了軍隊的屠刀之下,但腓特烈一世還是獲得了“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稱號(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腓特烈一世在第五次遠征意大利失敗后卻為了表示“悔改”,還虔誠地跪在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腳下親吻教皇的腳)。
與獅子亨利的斗爭
雖然腓特烈一世和他的帝國威名赫赫,但在業(yè)已形成諸侯割據的德意志,他的中央集權政策仍然受到強有力的挑戰(zhàn)。他的主要敵人和競爭對手是薩克森公爵獅子亨利,亨利并在1156年兼領了巴伐利亞。1174年,由于獅子亨利拒絕參加對意大利的軍事行動,腓特烈一世向亨利進攻并將之打敗。亨利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剝奪,只保住了不倫瑞克和呂訥堡。但腓特烈一世并未將獅子亨利被沒收的領地劃入王室領地,而是將它們分給了其他公爵。從此這就在德意志成為一種慣例,即被沒收的公爵領地只能短期為皇帝所擁有。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和腓特烈一世的去世
1189年,腓特烈一世在與教皇和解后,與獅心王理查一世和腓力二世·奧古斯都一起領導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然而,他畢竟未能到達圣地。67歲高齡的他在小亞細亞的薩列法河中意外溺死。歷史上對于他的死亡也有不同的說法,在尼可洛馬基雅維利著的《弗羅倫薩史》一書中,紅胡子是因為在薩列法河中洗澡,受涼患病而亡。當然雖然死法略有不同,但都同樣令人惋惜。
評價與被評價
“上帝所加冕的、偉大與和平的使者,光榮的勝利者與帝國不斷的擴大者,羅馬人的皇帝腓特烈。”——腓特烈一世在第三次遠征意大利后在發(fā)布的文告上對自己之評價。
“敵人逼你,你沒有一次用自己的力量消滅枷鎖……于是就把法蘭克人召來;簡直是在祈求,那里還有什么榮譽”——腓特烈一世譏諷羅馬人
“你必須為其他人作出榜樣,使動搖的帝國通過你而得到康復”——腓特烈一世勸說獅子亨利參加遠征
“正義的維護者,法律的愛好者”——同時代人對腓特烈一世的評價
家庭
u203b妻子:
△福堡的阿德拉
△勃艮第的比阿特麗克絲
u203b兒女(均為第二個妻子所生):
△腓特烈五世,士瓦本公爵 (1164年 - 1170年)
△亨利六世,神圣羅馬帝國皇帝 (1165年11月-1197年)
△腓特烈六世,士瓦本公爵 (1167年-1191年)
△奧托一世,勃艮第伯爵 (1170年-被殺于1200年)
△康拉德二世,士瓦本公爵 (1173年-被殺于1196年)
△菲利普(士瓦本的),與奧托四世對立的羅馬人民的國王(1198年)(1177年-被殺于1208年)
△霍亨斯陶芬的阿格尼絲 (死于1184年10月).
△霍亨斯陶芬的索菲亞
△霍亨斯陶芬的比阿特麗克絲 (1162年-1174年)
u203b非婚生子
△烏爾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