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在抗日戰(zhàn)爭的艱苦年代,國民黨當局堅持反動的頑固立場,多次掀起反共高潮。1940年3月,在中國南方,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活動進一步升級,加上閩東紅軍北上抗日后,后方根據(jù)地武裝力量減少,時常遭到國民黨頑軍的進攻,中共閩東特委決定重建武裝,以適應斗爭的需要。丁進朝根據(jù)特委的指示,集中了各地零散的槍支,成立了一支14人的寧德縣游擊隊。為了提高隊伍的素質,他和隊長黃垂明將皖南新四軍精簡回來的幾個戰(zhàn)士充實到隊伍中來,提高了戰(zhàn)斗力。后來,這支隊伍不斷擴大,常配合特委主力游擊隊行動。
同年12月底,中共福建省委派左豐美到閩東任特委書記,傳達和討論省委“隱蔽精干,防止突然事變”的指示。會后決定將游擊隊分開隱蔽,丁進朝率閩東游擊隊主力30多人到福安活動,左豐美、王一平將閩北帶來的隊伍和寧德縣游擊隊50多人合并為特委機關教導隊在寧德一帶活動。
1941年3月,閩東游擊隊支隊長雷成太叛變后,閩東干部和武裝在左豐美和丁進朝的率領下向閩浙邊地區(qū)轉移。7月,隊伍全部來到屏南與建甌交界的大王山上,中共閩東特委考慮隊伍全部離開閩東對革命發(fā)展不利,決定丁進朝等20多人回寧德堅持斗爭。此后,閩東的工作實際上由丁進朝主持。
是年冬,丁進朝根據(jù)省委指示,結合當時主觀條件,對加強武裝力量,粉碎頑固派的進攻這一重點工作做了部署。他利用閩東各地發(fā)生數(shù)千名大刀會徒暴動,國民黨駐軍無力兼顧的有利時機,將參加暴動的一些土地革命時期的老區(qū)群眾組織起來,千方百計籌集槍支,于次年春在寧德縣華鏡成立了一支70多人槍的閩東游擊縱隊?v隊下設3個支隊,吳安秀任縱隊長兼第八支隊長,葉忠、黃尚灼分任第七、第九支隊長。這支游擊縱隊在丁進朝等的率領下頻繁活動于寧德的三旺、彭溪、銅鏡、坑頭、桃花溪、龜山、官嶺、茶園等地,積極發(fā)動群眾,打擊頑固派軍隊,隊伍迅速發(fā)展到100多人槍,聲勢漸大。
丁進朝十分注重執(zhí)行黨的統(tǒng)戰(zhàn)政策,對抗日民主人士、開明紳士、學者名流,采取團結和爭取的政策,積極爭取“大刀會”等民間群眾武裝組織,打擊反動會首,教育受騙群眾支援抗日,保衛(wèi)家園。他不但深入群眾中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帶領黨組織和游擊隊處處維護人民利益,得到群眾支持,同時也發(fā)動農民起來斗爭,使閩東抗日反頑斗爭有了轉機。但由于特委忽視了在黨和武裝隊伍內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階級、形勢、革命氣節(jié)、革命前途、革命紀律等方面的教育,導致一些人后來在嚴峻形勢下脫離革命隊伍,棄職潛逃,甚至叛變。
1942年4月,中共閩江工委派遣從梅列集中營越獄歸來的郭樹干(化名張帆)擔任閩東游擊縱隊政委。郭樹干到任后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當發(fā)現(xiàn)吳安秀生活作風腐化后,他一面將情況向丁進朝如實匯報,一面對吳進行嚴厲批評教育。吳由此心懷不滿,并擔心郭樹干知識水平高將取代他掌握隊伍,于是對郭懷恨在心。
此時正是春筍出土時節(jié),丁進朝率隊進駐巫家山。所部尊重畬族風俗習慣,嚴守群眾紀律,加上在巫家山有黨的基層支部的協(xié)助,得到群眾的幫助。畬族群眾在蔥籠茂密的樹林中搭起“秘密寮”。部隊一面休整,一面進村幫助農民發(fā)展生產,為勞苦群眾做好事。丁進朝經(jīng)常與農民一起干活,談革命道理;組織隊伍進行抗日宣傳,幫助建立抗日團體,發(fā)展黨組織,開展防奸反特和擴大游擊隊等工作。
閩東游擊縱隊的活動引起了國民黨地方當局頑固派的恐慌。7月,國民黨頑固派派遣第一○七師一個營進駐霍童“搜剿”。面對惡劣的形勢,丁進朝利用長期戰(zhàn)斗在秘密交通戰(zhàn)線上的經(jīng)驗,在老區(qū)群眾大力支持下,出色地組織交通網(wǎng)絡,及時掌握敵情,對各項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使游擊隊行動神速,潛匿無蹤。國民黨頑軍“搜剿”一無所獲,國民黨寧德縣長鐘干丞也因“剿共”無力而被撤職查辦。
這時,一件讓丁進朝感到意外的事件發(fā)生了。8月,縱隊長吳安秀趁丁進朝不在之機,將縱隊政委郭樹干從霍童溪邊的后柄村劫持走,兩天后秘密殺害于吳松大灣。丁進朝聞訊十分憤慨,從此,丁、吳發(fā)生隔閡,隊伍分開活動,丁進朝掌握著葉忠、黃尚灼兩支隊,吳安秀則控制另外一個支隊。
國民黨頑固派得此消息認為有機可乘。9月27日,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保安司令何震在福安召開閩東部分縣、區(qū)長和軍事科長會議,具體部署“圍剿”。11月4日,“寧屏周邊區(qū)剿匪指揮部”在霍童成立,隨即動用1200余人的兵力,采取軍政一體、官紳結合、收買叛徒等策略,撒下罪惡的魔網(wǎng),欲將游擊隊一舉消滅。
11月11日,頑軍即向龜山、巫家山、坑頭、黃土墩一帶全面出擊,搜襲堵截游擊隊。丁進朝、黃尚灼被迫率部撤離龜山,向福安、寧德交界地王家山、嶺頭轉移。吳安秀也率部撤出桃花溪一帶,向周寧咸村山區(qū)轉移。21日,部分國民黨頑軍輕裝潛襲吳部駐地黃土壟,捉去吳的姘婦等3人,并以此為誘餌,誘吳叛變。吳安秀終于12月9日率部36人投入國民黨頑固派的懷抱。
因郭樹干被害,丁進朝曾估計到吳安秀勢必叛變,但沒想到其此時已經(jīng)叛變。此前他找過黃尚灼、吳南啟等商量對策,大家暢所欲言,對瞬息萬變的形勢做了分析。丁進朝集中了大家的意見,認為眼下特委所掌握武裝不足以駕馭吳安秀指揮的縱隊主力,對其還要盡力挽救穩(wěn)住,不使他走上叛變的毀滅道路。而投敵后的吳安秀則哄騙不知情的丁進朝等人,多次寫信給黃尚灼建議特委轉向寧德霍童一帶,借以達到劫持丁進朝及控制另兩個支隊的目的。此后,他又兩次帶領頑軍“搜剿”游擊隊。
12月下旬的一天,丁進朝、葉忠率隊24人,從周寧華鏡開往寧德龜山尋找黃尚灼支隊。
吳安秀得悉消息,很快露出猙獰面目。當晚即派手下部分叛兵帶領寧德、福安的保安圍捕丁部。丁進朝等在龜山院前被包圍。翌日拂曉,支隊長葉忠在突圍時中彈犧牲,丁進朝和20多名隊員全部被捕,旅即被押到赤溪關一夜,第二天被解押霍童。接著,國民黨軍利用丁進朝在隊伍里的威望,指使清末舉人模仿丁進朝筆跡,以他的名義寫了一封信并蓋上私章,派人送給黃尚灼。黃尚灼接信后率隊趕來,落入頑固派的圈套。
1943年1月6日上午,閩東游擊縱隊3個支隊全被國民黨軍繳械。下午,70多名游擊隊員被解到霍童甕窯刑場,周圍架起5挺機槍。丁進朝環(huán)顧四周,明白了一切。有個小戰(zhàn)士見狀失聲痛哭,丁進朝面無懼色,鎮(zhèn)定自如地整了整衣服,從容地安慰道:“干革命難免有犧牲,不要怕,我們死后一定有人替我們報仇的!”話音剛落,敵人首先向丁進朝和黃尚灼射出了罪惡的子彈,倆人壯烈犧牲。這時,所有隊員嘩然騷動,高聲咒罵國民黨背信棄義。國民黨軍立即扣動機槍板機,子彈暴雨般射向游擊隊員。頓時硝煙彌漫,血肉橫飛,慘不忍睹,70多名游擊隊員無一生還。敵人殘忍地割下丁進朝和黃尚灼的首級,懸掛在霍童街頭的榕樹上示眾。此后兩天,又有12位革命同志被害,這就是震驚全閩的“霍童慘案”。
丁進朝犧牲時正值英年,他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民族的解放事業(yè),他的足跡永遠留在閩東遼闊的土地上,永遠留在閩東革命的歷史豐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