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
弘治九年(1496年)成進(jìn)士,曾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升通議大夫南京工部右侍郎,后轉(zhuǎn)南京太常寺卿。為官前后二十年,以善斷冤案,見義勇為著稱。被民眾譽為“冼燈籠”。冼光初任江西安仁縣時,有個貧窮青年遭一劣紳誣陷,被前任知縣判了死罪,正在等候秋后處決,當(dāng)時全縣人為之憤憤不平。冼光見狀,為查明真相,微服出巡,終查明真相,智擒原兇,還青年于清白。結(jié)案當(dāng)日,全城百姓奔走相告,稱贊新知縣清明。
隨后,冼光連續(xù)排查了幾個疑難大案,罪犯皆懼于冼光,不敢輕易作案。老百姓便編歌謠:“民無冤訟、有冼燈籠、訟無滯屈、有冼三日!眮眄灀P他。冼光不但辦案公正,還曾冒著生命危險為民開倉放賑,置自己前途與生命于百姓之后,著實難得。
后來冼光調(diào)至京城當(dāng)監(jiān)察御史,臨江有個商人被陷入獄,冼光不顧得罪有關(guān)官員,力排眾議,為其平反昭雪。在當(dāng)監(jiān)察御史七年間,冼光更是疾惡如仇,直言無忌,不但奉命清查在朝權(quán)貴貪賄公行,且上疏切諫皇帝帶頭剎住當(dāng)時大建僧廟的歪風(fēng)邪氣。終因人微言輕,未被重視,冼光痛心時勢惡濁,辭官歸隱達(dá)18年之久。
冼光家族墓
位于樂從大羅進(jìn)士里(冼家)。共三座明墓。
一為冼安與楊氏合葬墓。墓男主人因其子冼光在朝為官,請賜封追贈,由追封文林郎到中憲大夫、通議大夫南京大理室卿,女主人由太孺人到恭人至淑人。
二為冼光墓。冼光,字汝實,號羅江,順德樂從人。明朝宏。治丙辰(1496年)考獲進(jìn)士,曾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升通議大夫南京工部右侍郎,后轉(zhuǎn)南京太常寺卿。為官有政聲,被民眾譽為“冼燈籠”。
三為冼堯祖之母墓。堯祖在萬歷六年(1578年)為光祿寺典簿之職。墓旁有兩塊碑。“奉天勅命冼光父母碑”長2.10米,寬94米,厚0.16米。18行共346字,有13行看不清。正中篆額“奉天勅命”四字,伴以兩小云龍,兩邊大云龍夾額。底座刻云雷紋!胺钐煺a命冼光父母碑”長2.10米,寬0.82米,厚0.11米。24行共501字,有48字磨損。正中篆額“奉天誥命”四字,伴以兩小龍,兩大云龍夾額。底座刻葉脈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