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受新思想的影響,棄醫(yī)學文,開始致力于新文化、新思想的學習和研究。1923年齊魯大學畢業(yè)后,到濟南萬國儲蓄會任職員。此間,他廣泛結識進步人士,閱讀各種進步報刊,提高了對“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的認識。1926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以滿腔熱情投入革命洪流,白天忙于儲蓄會的業(yè)務,晚上廣泛接觸各階層人士宣傳革命道理,多次參加張貼標語、散發(fā)傳單的活動,他的寓所成為黨員活動和隱蔽的處所。1927年下半年,他隨萬國儲蓄會遷至青島,并同青島的共產黨組織接上關系。這時,他被晉升為萬國儲蓄會總會計師,以此合法身份進行革命活動。萬國儲蓄會成為黨組織的活動場所,一些重要會議都在這里召開。他月薪百元大洋,但節(jié)衣縮食,生活簡樸,將大部收入資助了黨組織和困難的同志。
1929年春,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長王復元叛黨投敵,使?jié)、膠濟鐵路沿線和青島的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他險遭逮捕。脫險后,回到濟南;繼續(xù)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1931年夏,省委派他到益都開展工作。同年秋,建立中共益都特別支部,他任書記。還相繼建立了"互濟會”、“士兵聯(lián)合會”、“左翼作家聯(lián)盟”、“農民協(xié)會”等革命群眾組織。
“九一八”事變后,他在益都發(fā)動抗日請愿運動,起草了《告同胞書》,廣為散發(fā)、張貼;同時,領導東關小學400多名師生舉行罷課、游行,到國民黨縣政府請愿。他還組織省立十中、省立第四師范、師范講習所、商校的進步師生輪流上街集會演講,迫使國民黨益都縣黨部在天齊廟召開了“抗日大會”。
1931年冬,他多次深入農村,從事恢復和建立農村黨支部的工作。至次年春,益都縣建立起20多個支部,并在城區(qū)和鄭母一帶建立黨的區(qū)委,黨員發(fā)展到167人,各進步群眾組織發(fā)展到1000余人,受到省委表揚。同年5月;中共益都縣委建立,他任書記。 1932年春,他組織發(fā)動師范講習所學員,掀起反對國民黨益都縣黨部執(zhí)行委員;捕共隊長兼該所訓育主任趙若謙的學潮。同年夏,他領導部分黨團員和互濟會員,在國民黨縣黨部舉辦的鄉(xiāng)鎮(zhèn)長訓練班上,與縣黨部進行了面對面的斗爭。
1932年5月,中共山東省委派張鴻禮在中共益都縣委擴大會議上傳達省委指示,要縣委做好準備,在青紗帳起時舉行暴動,并指定段亦民任益都暴動總指揮。7月上旬,在縣委擴大會議上,張鴻禮宣布省委關于武裝暴動的決定,他在會上陳述了準備還不充分,特別是缺乏軍事指揮干部的實情。張批評他右傾,兩人發(fā)生爭執(zhí)。最后張宣布撤銷段縣委書記職務,他表示職務雖撤,但決不變心,繼續(xù)革命到底。8月18日,益都鄭母暴動失敗。
發(fā)展
他被撤職后,與愛人湯佩琛到臨淄縣南仇村,以教學為掩護,繼續(xù)秘密開展黨的工作。省委對他十分關懷,派曹金言到南仇村找他時,夫婦已被逮捕,押往國民黨濟南法院看守所。
在獄中,面對國民黨的酷刑,他堅貞不屈,進行絕食斗爭。1933年8月18日,段亦民等9人英勇就義。臨刑前,他們手挽著手,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