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閔子,名損,字子騫,春秋魯國武棠邑(今魚臺縣大閔村)人 。生于公元前536年,卒于公元前487年,系孔子著名弟子之一,居四科(1)(孔子的學生分為四科、十二哲、七十二賢,其中四科是孔子最好的學生)中的德行科。當時,魯國權(quán)臣季孫氏曾召請他為弗(2)(今山東弗縣,古弗國,是春秋時魯國季孫氏的邑)宰,然他潔身自重,隱居在范縣孟村,死后葬于此,閔子墓今仍在。閔子騫幼年即以賢德聞名鄉(xiāng)里其小時受后母虐待,冬天穿的棉衣上以蘆花為絮,而其弟穿的棉衣則是厚棉絮,父知后,欲休其后母,閔勸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3)父覺得有道理,遂罷。后母知道后甚是感動,從此后待閔親生?鬃訉Υ朔浅Y澷p,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4)《鞭打蘆花》這出戲就是后人根據(jù)這個情節(jié)改編的。
閔子騫以德行著稱,孔子曾說:“任用德行,(在弟子中可仕之人)則有顏潤、閔子騫、冉伯牛、仲弓!保5)當時,季孫氏專執(zhí)魯家政,明槍暗奪,富于周公,而求(6)(指冉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7)(孔子指他的學生)鳴鼓而攻之可也!保8)季孫氏為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廣羅賢才,請閔為弗宰,閔固辭如召請,遂盾范縣孟村,死后葬于村西,后有百姓遷居墓旁,漸成村落,取名閔子墓,亦稱閔村。 范縣歷代官儒,無不贊嘆閔子德行,多次捐資修整。過往官吏也多有憑吊歌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