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李友梅

    李友梅(將領)

    李友梅(1908~1937),號竹三,廣東五華縣橫陂鎮(zhèn)錫坑老樓村人。少年喪父母,靠胞兄撫養(yǎng)。端本學校畢業(yè)后,為謀求生活,出走廣州,在國民革命軍李龍章部下供職。

    1926年10月,他在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畢業(yè)后被派往北伐前線。曾參加第二次東征和北伐,歷任國民黨軍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旅第四團上校團長。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當局電令第一師于8月26日,由徐州調防上海,參加羅店、寶山戰(zhàn)斗。在日軍出動海陸空三軍聯(lián)合猛攻下,李友梅率領該團血戰(zhàn)半個月,英勇殺敵,使國家寸土不丟。后日軍一再增兵圍擊,他在9月19日晚的激戰(zhàn)中,不幸中彈壯烈殉國。犧牲時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軍1師2旅4團團長。

    國民政府追授他為陸軍少將,蔣介石、林森、吳鐵城分贈“氣壯山河”、“忠靈不泯”、“永懷國殤”旌匾。同時建“李友梅紀念亭”于鄉(xiāng)。今亭已拆,石刻旌匾仍存。

    1987年9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追認李友梅為革命烈士。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人物簡介

    李友梅,男,號竹三, 廣東五華縣人。畢業(yè)于黃埔軍校第四期。參加了東征和北伐。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時,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一軍一師四團團長。民國26年(1937)“八·一三”淞滬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日本侵略軍步步進迫,企圖占領上海。國民政府當局電令陸軍第一師于8月26日由徐州經(jīng)無錫往上海,增援寶山戰(zhàn)線。時李友梅為一師第四團團長,隨師參戰(zhàn)。28日抵南翔后連夜急馳蘊藻濱、楊行陣地,與日軍爭奪羅店重地,日方即以陸?哲娐(lián)合猛攻,一師官兵同仇敵愾,誓死抵抗,工事雖被敵炮火夷平,但他們仍堅守陣地,血戰(zhàn)4日5夜,陣地屹然不動。此戰(zhàn)第四團官兵特別英勇,殲敵最多,犧牲亦大。9月19日晚,日寇再次向第一師陣地猛烈進攻,與四團短兵相接,肉搏交鋒,戰(zhàn)事極為激烈。李友梅親率預備隊參加血戰(zhàn),將來敵擊退。在槍林彈雨中,李友梅不幸頭部中彈,為國捐軀,時年30歲。犧牲后,在他口袋里有詩一首,表明上陣前已立下壯志,詩云:“左肩有擔當,國恥不可忘。愿將滿腔血,遍灑太平洋。”家鄉(xiāng)人民為他建一座亭臺,以志紀念。追授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軍銜。

    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滿清封建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使中國社會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由于袁世凱纂政,民國奄奄一息。為恢復民國,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創(chuàng)導“護國”、“護法”戰(zhàn)爭,并多次揮師北伐。孫中山先生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給青少年時期的李友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4年,孫中山先生創(chuàng)辦的黃埔軍校在廣州開學。在開學典禮上,孫中山先生深刻地指出:要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必須建立一支革命軍!李友梅決定追隨孫中山先生,投筆從戎,因年紀小,未被錄取。李友梅毫不灰心,更加注重鍛煉身體,等到年齡合格時,再去報考。

    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在北京因病逝世。臨終前,先生留下遺囑,號召全國各族人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李友梅決心牢記先生的教導,為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而奮斗。

    兩年后,李友梅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成為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第二團第七連學員。在校期間,李友梅認真學習,刻苦操典,品學兼優(yōu),各科成績均屬優(yōu)良。

    李友梅

    北伐勇士

    1926年秋冬,李友梅畢業(yè)時,北伐戰(zhàn)爭已進行半年了。北伐軍為正義之師,勢如破竹,在兩湖戰(zhàn)場消滅吳佩孚主力,克復武漢三鎮(zhèn)后,正分兵向閩贛勝利進軍。

    第四期2000多名學員,大部份分發(fā)武漢,少數(shù)進入閩贛前線。李友梅被分配到第二師第四團九連見習時,師長為劉峙。李友梅到江西漳樹第二師報到時,南昌、九江已被北伐軍攻下?藦徒骱螅诙䦷熀陀衍姷谝粠、第二十二師編入東路軍前線總指揮部,歸白崇禧指揮。1927年元旦,李友梅所在部隊從江西上饒出發(fā)向浙江進軍。時孫傳芳之盧香亭部在龍游一帶構筑工事,阻止北伐軍東進。春節(jié)后,第二師部隊向游埠進攻。游埠之戰(zhàn),十分慘烈。進攻部隊前仆后繼,不怕犧牲,等到攻下游埠后,第二師部隊傷亡很大,已不足千人。

    因第二師部隊中下級軍官傷亡較大,李友梅提前結束見習,分發(fā)第九連任中尉排長。這是李友梅帶兵之始,他給自己定了一條紀律:進攻時,沖在最前面,后退時,走在最后面。由于李友梅的表率作用,他所帶的排,戰(zhàn)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攻善守,勇不可擋。

    在贛浙兩省作戰(zhàn)中,孫傳芳部傷亡較大,士氣受到影響,浙軍第一、三師先后易幟,形勢對北伐軍極為有利。第二師部隊來不及休整,繼續(xù)攻擊前進,直逼桐廬,乘勢向敵側背猛擊,敵防線被突破。第二師部隊乘勝追擊,與友軍會合。2月12 日,克復杭州。

    3月初,李友梅所在第二師部隊又參加嘉興之戰(zhàn)。克復嘉興后,部隊繼續(xù)前進,一直到達松江南岸,經(jīng)安亭移駐昆山。

    3月下旬,上海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打敗北洋軍閥武裝,控制整個上海。北伐軍第一、二師不費一槍一彈占領了上海。

    5月,李友梅參加第一次渡江北伐津浦路諸戰(zhàn)役,部隊進展順利,橫掃如皋、東臺、鹽城、阜寧殘敵,連克灌云、海州,殘敵退入山東。7月,因唐生智東征討蔣,第二師部隊殿后,掩護友軍撒退。嗣后移駐丹陽,再轉常州,拱衛(wèi)南京。

    8月,李友梅參加著名的龍?zhí)稇?zhàn)役。是役,殲滅孫傳芳過江部隊6萬余人,南京政府轉危為安。李友梅因戰(zhàn)功升任該團第十連上尉連長。

    同年11月,李友梅第二次渡江北伐津浦路諸戰(zhàn)役,榮立戰(zhàn)功。

    1929年4月,李友梅參加南京政府旨在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二次北伐”作戰(zhàn)。在韓莊、曲阜、濟南諸戰(zhàn)役中再次榮立戰(zhàn)功。“二次北伐”成功,全國實現(xiàn)形式上的統(tǒng)一。8月,南京政府所轄第一集團軍先行整編,第一軍第二師、第二十二師和第二十三軍第二師合編為陸軍第一師,以劉峙為師長,李友梅任第一師第二團八連上尉連長,部隊移駐徐州。

    參加內戰(zhàn)

    全國實現(xiàn)形式上的統(tǒng)一后,蔣介石奉行“削藩策”,全國又陷入新軍閥混戰(zhàn)和“剿共”戰(zhàn)爭。李友梅作為一名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參加長達十年的內戰(zhàn)。

    1929年3月,蔣桂戰(zhàn)爭爆發(fā)。李友梅隨部隊由徐州出發(fā),經(jīng)安慶向武漢進軍。西征戰(zhàn)爭結束后,第一師部隊進駐武漢。同年12月,唐生智在鄭州反蔣,自稱“護黨救國總司令”。1930年1月,李友梅隨部隊進入河南,參加討伐唐生智作戰(zhàn)。

    討唐戰(zhàn)爭結束,第一師部隊調駐徐州。5月,李友梅隨部隊參加中原大戰(zhàn)。翌年7月,石友三叛亂,李友梅又隨部隊進入河北,參加討石作戰(zhàn)。隨后,兩廣異動,李友梅又隨部進入江西萍鄉(xiāng),監(jiān)視兩廣。

    九一八事變后,李友梅隨部隊進駐徐州。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李友梅所在第一師部隊進駐江蘇常州等地為后援,并修筑澄封、常潭等戰(zhàn)略公路。其間,李友梅先后升任該師第二團二營營附,第二團少校團附,第三、第二營營長,第二團、第五團中校團附。

    1932年5月,淞滬停戰(zhàn)協(xié)定鑒字,第一師部隊奉命入皖參加“剿共”作戰(zhàn)。這時,李友梅思想發(fā)生很大的變化:民族危機如此嚴重,為什么還打內戰(zhàn)?李友梅盡管思想不通,作為軍人,命令還得執(zhí)行。不久,部隊由漢中進入甘肅,繼續(xù)參加“剿共”戰(zhàn)爭。

    1933年春,長城抗戰(zhàn)爆發(fā)。李友梅等第一師官兵再也按捺不住,紛紛請纓東開抗日!結果,沒有批準。部隊進駐隴南。同年,李友梅升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一師第四團上校團長,年僅25歲,是當時國軍中最為年輕的團長之一。

    在這前后,第一師官兵在西北參加“剿共”戰(zhàn)爭,受到很大的損失。第二團團長楊定南,第七十八師團長晏儉,先后陣亡。淞潘一仗,第四團受重創(chuàng),營長劉兆鼎陣亡,另一營長吳劍非重傷。為此,李友梅感到十分痛惜。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第二次國共合作和抗日戰(zhàn)爭奠定勝利的基礎。西安事變后,李友梅所在第一師開赴徐州備戰(zhàn)。從此,第一師部隊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國內戰(zhàn)爭,李友梅滿懷激情投入整訓練兵,迎接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的到來。

    為國捐軀

    1937年8月,李友梅率部由駐地徐州開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zhàn)前,曾以詩詠志:“右肩有擔當,國恥不可忘;誓把滿腔血,遍灑太平洋!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軍又聚集大量兵力,向上海發(fā)動猖狂進攻,在上海各界的熱烈支持下,中國軍隊激于義憤,奮起抵抗。

    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后,由于南京大本營采取消耗戰(zhàn)略對付日本的“殲滅戰(zhàn)略”,每日增援一、二個師補充傷亡,投入兵力遂達73個師之多,成為八年抗戰(zhàn)中最為激烈而傷亡最多的戰(zhàn)役。

    淞滬會戰(zhàn)打響后,李友梅所在部隊進入緊急待命狀態(tài),李友梅告別新婚月余的嬌妻,搬入團部作戰(zhàn)室,枕戈待旦。

    8月底,部隊奉命由徐州出發(fā),參加淞滬會戰(zhàn)。這時,頑敵正猛攻寶山和吳淞。防守寶山、吳淞的中央軍第九十八師夏楚中部苦苦的死守著。第一師部隊途經(jīng)無錫,正準備稍作休息,突然傳來第三戰(zhàn)區(qū)前敵總指揮陳誠的緊急命令:繼續(xù)前進,增援寶山!

    9月初,防守寶山、吳淞的第九十八師夏楚中部漸有不能支持之勢。第一師和第七十八師部隊迅速向寶山、北泗塘一帶增援,投入戰(zhàn)斗。9月7日,吳淞、寶山相續(xù)失守。李友梅奉命率第四團死守楊行,奮勇迎戰(zhàn)。

    李友梅部剛進入陣地,日軍30多架飛機和地面炮火便向楊行狂轟爛炸。楊行鎮(zhèn)大片房屋中彈起火,整個街面一片火海。由于沒有堅固工事掩護,部隊官兵暴露在頑強炮火之下,傷亡慘重。緊接著,頑敵在坦克掩護下,向楊行猛烈沖擊。躍入彈炕的官兵在李友梅沉著的指揮下,與頑敵展開拼死抗爭,頂住頑敵十次進攻,堅守楊行陣地五晝夜,掩護部隊從容轉移,為指揮機關調兵遣將,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隨后,李友梅奉命率部轉移到楊行至羅店一線阻敵。旋,又轉進劉行,防守劉行之東王宅。東王宅為第一師部隊突出部位寶劉公路之旁側,是頑敵企圖實行中央突破之據(jù)點。

    李友梅率部隊冒著頑敵炮火進入陣地。頑敵在坦克配合下,向東王宅陣地猛烈進攻。由于敵強我弱,東王宅陣地被敵突破。東王宅為戰(zhàn)略要地,不能丟失。入夜,李友梅組織敢死隊,親自指揮,經(jīng)過近戰(zhàn)、夜戰(zhàn)、肉搏戰(zhàn),一舉奪回東王宅陣地。

    第二天,頑敵在強大炮火配合下,又突破東王宅防線,李友梅再次組織部隊,身先士卒,躬冒炮火,奪回陣地。如此四失四得。9月17日,在奪回東王宅之后,頑敵又向東王宅發(fā)起更猛烈的進攻,頑敵逼近陣地,李友梅被炮火擊中,為國捐軀,壯烈犧牲,年僅29歲。后來李友梅家鄉(xiāng)人民為他建一座亭臺,以志紀念。

    家庭成員

    哥哥:李友云

    妻子:胡惠蘭

    孫子:李文學

    人物紀念

    李友梅犧牲后,國民政府追認其為陸軍少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和委員長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廣東省長吳鐵城等分別贈有“氣壯山河”“忠靈不泯”“永懷國殤”等牌匾給予褒揚,并在錫坑荷樹下建造了“李友梅烈士紀念亭”,立碑紀念。一代忠魂歸故土,民族正氣永長存。1987年9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追認李友梅為“革命烈士”,并給家屬頒發(fā)“革命烈士證書”。2015年8月24日,經(jīng)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戰(zhàn)爭中頑強奮戰(zhàn)、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李友梅烈士榜上有名。2010年后,李友梅故居先后被列入五華縣古民居保護單位和五華縣文物保護單位。

    TAGS:
    名人推薦
    • 李居義
      李居義,字時宜,號矮庵,浙江余姚人。明代學者。景泰七年丙子領鄉(xiāng)薦為浙闈禮魁第一。歷官崇明訓導、福州訓導、四川保寧府劍州學正、云南主司。
    • 竇衍瑞
      山東政法學院民商法學院院長,法學教授,山東政法學院教學名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社會兼職:山東省網(wǎng)絡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應用法學會...
    • 陳久霖
      陳久霖(或陳九霖),1961年10月20日出生,前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兼總裁。在他執(zhí)掌期間,中國航油凈資產由17.6萬美元增至1.5億美元,增幅852倍,市...
    • 埃德蒙·阿爾方戴利
      埃德蒙·阿爾方戴利,法國政治家,歐洲50集團主席,法國前財政部長。
    • 黃微平
      黃微平,男,漢族,1973年5月,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碩導。主要研究領域為企業(yè)信息化、財務管理。
    • 吳梅香
      吳梅香,福建農林大學副教授。1991年畢業(yè)于福建農學院,獲學士學位;2006年于福建農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1年8月至今,在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工作,歷任助教、講..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