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邵陽李氏:
邵陽西鄉(xiāng)同莊李氏
知永州時,以俸祿買田于邵陽縣西鄉(xiāng),名為同莊,以義田贍族人。后裔猶有居邵陽縣西鄉(xiāng)永成二都秋田村。
邵陽洋江李氏
始祖道旺公,江西泰和縣人,宋開禧時遷邵陽縣城東三鋪。明時仁公居縣西洋江楠木村。
邵陽城福李氏
派祖觀公,唐中葉由隴西遷江西萍鄉(xiāng),五傳至懷德公,官潭州,家湘鄉(xiāng)城澗,又傳十一代至福海公,生瓊玉公,瓊玉公生庭秀、庭芳、庭蘭,宋度宗時遷邵陽中鄉(xiāng),為城福肇基祖。明景泰5年(1454)始修族譜,明隆慶2年(1568)、清康熙28年(1689)、乾隆37年(1772)、道光3年(1823)、同治9年(1870)、宣統(tǒng)3年(1911)、1948年續(xù)修。族人多聚居于城福及祁陽、隆回、益陽等地。至1949年,已傳29代,共49000余人。宗祠在城福。班次:福瓊庭叟成甫卿仁新志仕山本宗春繼龍中日之可登大任世際明良,元善其修維德斯昌,敬心恒存天錫祥光,榮先裕嗣萬年永長。
邵陽府道前李氏
其先姓趙,宋理宗后。宋亡改姓,易理為李。以邵州理宗潛邸,因徙居之。
邵陽連溪李氏
始遷祖與行公,宋末由江西吉安谷村遷此。清嘉慶8年(1803)復(fù)修族譜。
邵陽申明亭李氏
始遷祖云公,元初由江西吉安府谷村奉旨播遷邵北申明亭,生四子:添榮、添華、添富、添貴。榮、華二支族譜始修于清道光4年(1824),同治8年(1869)續(xù)修。
邵陽大禾塘李氏
始遷祖文聰公,字耳順,元成宗時自江西泰和遷湖南寶慶邵東潭府高坪壩,又遷大禾塘(大和塘)大陂屋落業(yè)。
邵陽橫石李氏
始遷祖義公,號自明,元至正間因避亂自江西泰和縣云平鄉(xiāng)棗子坪圳上遷居邵陽縣城東五里之橫石頭,生子承公,承公生清、澗二公,清公隨父遷云南不詳,澗公生四子:志通、志綱、志泰、志讓。清道光間子孫出亡過半,唯志綱公第三子廷憲一支獨存,衍為橫石、湘鄉(xiāng)、古塘、白馬四房。道光8年(1828)四房合修族譜,1912年四房續(xù)修,抗戰(zhàn)間古塘、白馬二房先后續(xù)修,1948年、1995年橫石房續(xù)修。舊班次:志廷朝一,正大光明,天錫洪恩,壽永長清。新班次:敦本傳忠厚,安榮繼起良,顯揚祖宗德,家世遠隆昌。
邵陽李氏
始遷祖慕公,字洪輔,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圳上,元季遷湖南寶慶府邵陽縣,居小東路李慕?jīng)_,生三子,長添祿居石鼓塘,次添庫居坳上,三添琳居燕子塘,琳房又分榮、華二小房。清嘉慶21年(1816)始修族譜,同治2年(1863)、宣統(tǒng)元年(1909)、1949年、1993年續(xù)修。祿房舊班:慕添福廣太,廷理文興登,成明目安世,國道清榮盛。庫房舊班:慕添運子吉,志朝宗祖永,開芝茂啟繼,時道清榮盛。榮房舊班:慕添載仁民,志時維定國,安邦泰嗣玉,茂道清榮盛。華房舊班:慕添載繼乾,單單文廷憲,宗大春國仕,永守朝榮盛。四房新班:功德光揚遠,修齊紹述長,傳家崇孝敬,敷治尚忠良。
邵陽萬安李氏
始祖民望公,字懋德,江西吉水縣人,以孝廉任湘鄉(xiāng)令,值元末離亂,地遠兵隔,偕子斯賢、斯貴、斯貞避居邵東龍山,賢公兄弟復(fù)遷萬安。明洪武14年(1381)編定天下黃冊,以糧多者為首,賢公房立為一甲李仁,貴公房立為六甲李慶,貞公房立為五甲李什四,至清康熙38年(1699)均甲,則李仁合入五甲。族譜始修于清雍正4年(1726),嘉慶24年(1819)續(xù)修,同治7年(1868)三修,光緒24年(1898)四修,1927年五修。派語:斯時再天,必有重瑞,安邦定國,日新其德,紹先啟嗣,文章功業(yè),忠孝振家聲,詩書延世澤,積善福緣長,萬載多英哲,蘭桂慶騰芳,馨香永和燮。
邵陽砂石、甘棠李氏
始遷祖進士公,諱敬傳,明初攜二子惠權(quán)、惠榮自江西吉安府泰和縣遷居湖南邵陽,惠權(quán)為砂石祖,惠榮為甘棠祖。進士公祠建于新田嶺。清嘉慶8年(1803)始修族譜,同治4年(1865)、宣統(tǒng)3年(1911)、1941年續(xù)修。班排:景政必宗祖,世代永興隆,順天福自至,安邦定太平。學(xué)醇存語錄,道顯見經(jīng)言,守家惟務(wù)本,光國在培賢。大德先克孝,宏謀貴能忠,詩書承圣哲,禮義訓(xùn)乾坤。邵陽官橋鋪李氏始遷祖汝清公,元末明初由江西吉安府吉水縣因中原鼎沸遷居邵陽縣平六鄉(xiāng)留里沖官橋鋪。族人分布于留里沖、官橋鋪、潘家沖等地。至1948年,已傳23代,共7000余人。宗祠在大崇山。
邵陽學(xué)堂村李氏
始祖仁貴公,字高位,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鵝頸洲上,其子仲榮,字芳華,明洪武2年(1369)遷居湖南寶慶府邵陽縣東鄉(xiāng)學(xué)堂村,至三世衍為才貴(字文望)、才通(字文貫)、才旺(字文盛)三房。族譜始修于清乾隆41年(1776),同治8年(1869)續(xù)修。舊派:仁仲才思志,時友添春大,鳳正朝廷繼,再世永子定。續(xù)派:敬慎凝禧壽,謙撝兆熾昌,綏予祺益遠,介爾福彌長。
邵陽八甲李氏
邵陽八甲李氏,和“祁陽洪山李氏”同宗,為曹王世系李氏,始祖致由公,元末由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圳上鵝頸大丘大橋李家遷居寶慶武岡龍宮鄉(xiāng)三都水口楊家洲。子福八徙祁陽,福八公次子君十九郎生三子,次子應(yīng)麒(應(yīng)奇),元延祐五年生,明宣德元年卒,由祁陽牛練塘遷邵陽九龍嶺楊林屋,生顯公,顯公生森、宗、芳、圓,衍為八房。清嘉慶19年(1814)始修族譜,同治元年(1862)、光緒33年(1907)、1941年、1992年續(xù)修。至1948年,已傳25代,共17000余人。宗祠在九龍嶺。班次:應(yīng)嗣繼仁子,志文仲顯廷,祖宗永世德(方際其昌大),時長開祐增(材良映朝興)。續(xù)班:本正發(fā)祥懋,肇啟有忠純,立學(xué)光前代,家傳瑞運新,聲華成盛業(yè),孝義一庭榮。新議班次:宏圖恢先緒,群英躍龍門,廉明煥高潔,奕葉葆青春。該族名人李薰,曾任中國科學(xué)院副院長。李銳,曾任湖南省財政廳廳長。
邵陽秋田李氏
始遷祖孝期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遷入。
邵陽指揮李氏
其先鳳陽縣山西鄉(xiāng)人。有伍一、伍二者從明太祖起兵,伍二生春,洪武8年(1375)以戰(zhàn)功累遷,授寶慶衛(wèi)右所副千戶。
邵陽泉塘李氏
始遷祖仲榮公,字元茂,原籍江西泰和,明初遷居邵陽泉塘,子孫蕃衍散居于湘鄉(xiāng)、寧鄉(xiāng)、華容及四川三臺等縣。清嘉慶5年(1800)創(chuàng)修族譜,咸豐7年(1857)二修,光緒31年(1905)三修,1942年四修,上譜人數(shù)8680人,存丁2909人。班派:世代安邦永興隆,朝添定國應(yīng)昌宗?私B光祖德,詩書振家聲,繼承常顯達,福祿壽康寧。泰和余慶遠,敦睦道醇延,士品東南望,芳楚名漢宣。
邵陽萬安李氏
始遷祖仲賢公,字德遠,元季明初由江西遷居邵東萬安三上沖,生亮明,亮明生添富、添旺、添信、添高,衍為四房。清道光27年(1847)創(chuàng)修族譜,光緒11年(1885)續(xù)修,1915年三修,1942年四修,1995年富房五修。一修用歐式,二修蘇歐并重,三、四、五修用柳式。班行歌:江客楚仲亮,添貴(紹)庭勉(源)仁,才上興萬世,福壽永安宜,秉忠承道德,守正大經(jīng)綸,宗功應(yīng)運會,時泰配乾坤,景良代光顯,積澤兆昌榮,作述相傳遠,建立慶長增。
邵陽下花橋李氏
始遷祖和公,明永樂致仕,以屯田定居邵陽富陽一都拖埠頭。
邵陽江村李氏
始祖信公,原籍江蘇盱眙,明洪武間授百戶,二世韓原,奉調(diào)來楚,駐寶慶衛(wèi),先居茶園,今邵東雙泉鋪鄉(xiāng),后徙江村。下分誼、盟、諒三支,分居邵陽、寧鄉(xiāng)、雙峰等地。清乾隆31年(1766)始修族譜,光緒16年(1890)二修,1947年三修,1995年四修。乾隆16年(1751)建宗祠于江村黃龍。班次:伯尚夢朝廷,國大應(yīng)時芳,祖必加增起,永世定隆祥,宗遠思仁孝,文明萬代昌,善良敦道義,圣治正綱常。
邵陽谷洲李氏
自湖北天城遷入。
新邵龍溪李氏
始祖嗣松公,宋時自江西泰和長豐徙新化大平,其七世孫添奇,居龍溪,其后立戶名李源通。
新邵龍溪鋪李氏
始遷祖千魁公,江西吉水縣人,元泰定4年(1327)始遷邵陽縣龍溪鋪。長子仁公,至正中自龍溪遷東陂沖。明天順元年(1457),海公、清公由東坡遷白水洞。次子試公,元至正間由龍溪遷洴田(一曰洴田始祖千公,金陵人,洪武31年(1398)徙邵陽縣新寧二都)。
武岡黃甲坊李氏
始遷祖思濟公,大平富金人,元至正元年(1341)官武岡路學(xué)正,因家焉。
武岡李氏
始遷祖志道公,元末進士,明初任臺州通判、瓊州同知,卸任后遷居武岡,后裔分布今洞口、武岡、新寧等縣。
武岡李氏
明洪武中江西撫州府金雞題遷武岡縣。
新寧小溪李氏始遷祖國祥公,南宋理宗年間攜二子友藍、友監(jiān),自江西泰和遷居新寧北鄉(xiāng)小溪,后裔分布一渡水、三渡水、對江、回龍寺、塘尾頭、清江橋等地。
新寧窯市鎮(zhèn)盆溪、肖家灣李氏始祖師佑公,原籍江西吉水縣,唐僖宗子益王李陞之次子,宋初驃騎仕粵,落籍全州。十七代孫銅公,江寧知縣,次子文標(biāo),于元代遷新寧縣盆溪。至1995年,已傳26代。
新寧水頭李氏始遷祖十六郎(一曰千六郎),元至順年間從江西廬陵遷居新寧水頭李家灣,清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李沅發(fā)為該支二十一世孫。
新寧軍田鄉(xiāng)灘腳底李氏始遷祖春公,元末明初自江西遷新寧縣油頭村灘腳底。至1995年,已傳27代。
新寧飛仙橋鄉(xiāng)楊柳沖李氏遷湘始祖九郎,明成化年間自江西遷武岡,第三子魁三遷新寧白羊坪。傳至五代茂晨移居新寨楊柳沖。至1995年,已傳22代。
新寧萬峰鄉(xiāng)白羊坪李氏始遷祖育魁公,原籍江西上高縣,明萬歷間遷新寧縣新寨村。至1995年,已傳20代。
新寧碧田鄉(xiāng)吉山李氏
遷湘始祖費可公,祖籍江西泰和縣,明代由邵西澄水遷武岡草塘(今屬洞口縣楊林鄉(xiāng))。傳至六世思萬,遷居新寧吉山。至1995年,已傳22代。
新寧萬塘鄉(xiāng)白蓮江李氏始遷祖思勝公,祖籍江西,明時遷新寧縣王家壩,后移居白蓮江。
新寧金石鎮(zhèn)藕塘邊二甲李氏始遷祖志道公,祖籍南京,明賜進士出身,任云南參議道,卸任后定居都梁(現(xiàn)武岡)城南,后移居縣治東部金城村。至1995年,已傳24代。
新寧赤五甲李氏始祖富伯公,江西吉水人。子通甫,避元季之亂徙新寧。通甫孫敏公,字資明,號白沙,永樂進士,授行人,遷福建監(jiān)察御史,巡撫廣西,卒于官。
新寧馬峰鄉(xiāng)螺絲寨七甲李氏始遷祖鋼公,明代自江西遷新寧縣遐富村螺絲寨。至1995年,已傳24代。
新寧黃龍鎮(zhèn)田心八甲李氏始遷祖文德、仲良二公,祖籍江西,明洪武年間遷入。文德居金湖鄉(xiāng)蝦塘(今白馬田鄉(xiāng));仲良定居四和鄉(xiāng)官塘(今黃龍鎮(zhèn))。至1995年,已傳21代。
新寧白沙鎮(zhèn)八甲李氏始遷祖懷仁公,祖籍江西。明永樂4年(1406)進士,官居云南兵備道。解官后定居新寧大白村(今白沙鎮(zhèn))。至1995年,已傳23代。
新寧倉背底九甲李氏遷湘始祖清淑公,祖籍江西吉安,宋末元初遷邵陽竹林寨,四傳至慶伯于明初遷新寧縣城南街,傳至鼐公又移居城內(nèi)倉背底。至1995年,已傳30代。
新寧金石鎮(zhèn)祥元十甲李氏始遷祖仕銘公,明末由武岡溆塘鋪徙此。至1995年,已傳20代。
綏寧李氏始祖光興公,后唐同光元年(923)攜子自江西泰和戎守楚南,偕次子可進落籍徽州梨樹坊(今綏寧縣關(guān)峽苗族鄉(xiāng)文家村境),長子定居大坡頭(今會同縣境),三子定居黃羊坪(今白玉鄉(xiāng)境)。后嗣分居綏寧關(guān)峽、長鋪,城步平林、羊石、柳寨等地。
綏寧李氏始遷祖化主公,元時自豫章吉水遷居綏寧縣城。
綏寧李氏始遷祖浚洧公,明正德3年(1508)自南京徙入綏寧。
城步李氏始遷祖時秀公,明萬歷41年(1613)由江西豫章徙居城步北關(guān)新開田(今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