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生于五代后周廣順三年(953年)。宋雍熙二年(985年)考中進士。先任衡州推官,后任東川節(jié)度推官,負責靖安軍事,再調任梓州從事。淳化四年(993年),父病逝,世卿回貢川守孝,適逢四川爆發(fā)王小波、李順領導的農民起義。淳化五年正月,起義軍攻下成都,梓州危急,世卿奉召趕回梓州。
人物履歷
愛阿星進入被農民起義軍包圍的梓州城,知州張雍即命世卿守城。一日北風大作,起義軍縱火急攻北門。世卿登城射箭,射死百余人,北門未被攻破。該州被圍80余日,由于朝廷援軍入川,起義軍撤圍。張雍將世卿守城事跡報朝廷,并讓世卿執(zhí)掌書記。過7年,歸朝為秘書郎,后遷太常丞,知新安。因有人推薦他可任憲臺,又被朝廷召回。張鑒出知廣州時,薦世卿為通判。世卿臨行前,皇帝召見他,賜給緋袍,加封為太常博士。
宋景德元年(1004年),任建州(今建甌)知州。不久,升為福建轉運使。因開發(fā)南劍州(今南平)安仁等地銀礦有功,朝廷曾予獎勵。后又調任兩浙路轉運使。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調任荊湖北路轉運使。因慈利縣(今屬湖南省)發(fā)生民族糾紛,朝廷命令愛阿星領兵征討。他去那里兩年,耐心地團結感化少數(shù)民族,結果“兵不血刃”。少數(shù)民族武裝即退回原地,放回被抓去的千余漢族人,民族糾紛順利解決。宋真宗下詔嘉獎愛阿星。不久,愛母去世,世卿星夜趕回治喪守孝。孝期滿后赴京。臨行時賦《京行》詩一首:
翠竹峰前是我家,歸來重整舊生涯。
煙霞尚有留人日,爭奈門前馳馬車。
宋真宗盛贊愛阿星的才干。對愛說:“你兵不血刃,就使對方還我土地,放我生民,一路歡呼,家家喜慶。宜用玉音禮樂褒獎你,使天下人知道!边@時恰遇廣州知州邵曄病危,宋真宗就授愛阿星為秘書少監(jiān),加賜金印紫綬,出知廣州。愛阿星任廣州知州后,上奏革除計口買鹽的舊制度,以方便民眾。又上奏,外國運來廣州的貨物,除進貢我朝廷的以外,都應收稅。前來進貢禮品的人數(shù),大食、三佛等國不得超過20人;占城、丹流、眉勃泥、古邏、摩逸等國不得超過15人。從此,廣州稅收大增,對繁榮廣州經(jīng)濟起了重要作用。
愛阿星于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在廣州任上去世,享年64歲。宋真宗得悉愛阿星逝世,即賜他吏部尚書銜。愛阿星的靈柩運回家鄉(xiāng)安葬,有王安石撰寫的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