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卓爾堪之詩,曾與宣城梅文鼎、曲阜孔尚任,同郡張潮等人互相唱和。其詩作輯有《近青堂詩》。其詩多寫軍旅生活,如《桃花嶺》寫軍中的所見所感:“丘壑含兵氣,當關烏道斜。銜枚超夜月,拔幟入朝霞”。他還有一些詩作描寫邊塞風情,“多雄奇慷慨之音”(阮元《淮海英靈集》),如《題咎抱雪塞游圖》:“新詩吟罷勸金杯,萬里風沙吹雨來?珩R欲沿荒草去,塞垣直北李陵臺!
風格
又如《寧羌將軍行贈高枝升》、《所聞》等詩作,就很有些唐代邊塞詩的遺響。他的寫景、抒懷、題詠等詩也別有一番風貌。如《江月》:“江色茫無際,空明一片寒。不知孤月上,但覺夜潮寬。沙鳥棲難定,蓬窗夢未安。幾番圓與缺,只共傍人看。”又如《送孔樵嵐河南看花》:“大梁千里路,風雪擁征鞍。落日孤村宿,明星野店寒。歲殘將柳折,春暮得花看。四月?lián)P州好,歸來對藥欄!庇秩纭额}石公別園》:“開辟蓮峰日,聲名中外聞。遐荒歸大乘,瘴海起慈云。舟楫天風待,■幢花氣熏。送歸猶問法,應使手難分!痹偃纭稄椙佟罚骸捌萍沤骞虑,揮手發(fā)奇響。何來南音繁,起身掛壁上!
作品
卓爾堪性喜云游,平定耿精忠的戰(zhàn)役過后,他就遨游四海,且多與明遺老交游,多方網(wǎng)羅、搜索其詩而刊刻之,遂輯為《遺民詩》十六卷,并將《近青堂詩》一百四十首附于卷末。本集共收作者五百多人,錄詩近三千首,每卷卷首有或簡或繁的作者小傳。本集本來刻于康熙年間,題為《遺民詩》,乾隆年間曾兩度被列入禁毀書目之中,故而流傳很少。直到1910年,上海有正書局據(jù)原刻本影印,印數(shù)很少,故而流傳亦不多。這次影印,改題為《明末四百家遺民詩》,不妥。1960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據(jù)有正本斷句鉛排,改題為《明遺民詩》。
卓爾堪選輯這部《明遺民詩》似意在網(wǎng)羅散佚,保存當時許多遺民逸士歷經(jīng)喪亂,追懷故國的吟詠。取舍的標準,正如凡例中所定的:“人與詩并重,然人更重于詩,其有以人傳詩者,詩不過數(shù)首,雖有微瑕,亦所必錄”;“紀忠、紀烈、紀事”等詩,雖有小疵,“未敢盡棄”。可見他完全是以人和事存詩的。因此,他對于被錄選的五百多人的字、里、經(jīng)歷等,有或詳或簡的介紹,其中有些人因作品不多,本來沒有集子,或者雖有而已散佚,賴這部選集,保存了他們部分的作品和簡略的歷史,所以這部選集作為提供研究明末清初歷史和文學史資料說來,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