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991年~1998年及2000年~2003年,四川省會東鉛鋅礦工作,歷任車間主任、主任工程師、副總工程師職務。1991年,昆明理工大學有色金屬冶金學士學位;
2000年,中南大學有色金屬冶金碩士學位;
2007年,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學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納米材料包括納米粉體、納米結構材料的制備、性能及其在催化合成、催化降解、制氫及太陽能電池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
復雜有色金屬礦物及二次資源中稀散金屬、貴金屬等的綠色綜合回收技術;
有色金屬功能材料,合金及單一及復合氧化物和金屬超細粉體的制備與應用。
科研成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二氧化碳高壓光電催化還原及其機理研究(50774053),2008~2010,項目負責人;
四川省科技支撐計劃,光電催化處理高氨氮污水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2009GZ0224), 2009~2012,項目負責人;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復雜鎳紅土礦流態(tài)化選擇性還原技術研究(2008AA06Z110)2008~2011,主研,排名第二;
四川省科技攻關項目,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銅互連擴散阻擋層性能評價(07FG001-017),2008~2010,排名第三;
國家973計劃子項目,二氧化碳減排、儲存和資源化利用的基礎研究,2011~2015,主要參與者,排名第五;
企業(yè)橫向合作項目,共同建設有色金屬產(chǎn)業(yè)轉型升級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11H0572),2011.5~2012.5,項目負責人;
企業(yè)橫向合作項目,鈦白廢酸綜合利用生產(chǎn)電解鋅可行性研究,主研,排名第二;
企業(yè)橫向合作項目,云南6300KVu2022A精煉爐工程設計,主研,排名第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p型導電聚合物/PbX(X=S,Se,Te)量子點/TiO2納米管陣列光電極:多激子產(chǎn)生與制氫(21376154),2014~2017,項目負責人。
發(fā)表論文近五十篇,SCI 收錄30 篇,EI 收錄5 篇,已公開的中國發(fā)明專利3 項
教學工作
主講《鋼鐵冶金學》、《火法冶金設備》、《濕法冶金設備》等課程。主要從事濕法冶金專業(yè)實驗研究,本科畢業(yè)論文。已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并畢業(yè)一名,在讀兩名。
榮譽記錄
曾獲1997年度四川省科技成果獎勵一項,第八完成人;2004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完成人;“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 “Corrosion Science”, “ Chem Phys Chem”等刊物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