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延晶平

    延晶平

    延晶平,1944年1月5日生,陜西省緩德縣中角鄉(xiāng)延家川人。中共黨員,大專學歷,高級經(jīng)濟師。中國錢幣學會會員,陜西省錢幣學會理事,《中國西部城市金融》刊物責任編輯,中國印刷技術協(xié)會和陜西省印刷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包裝裝潢印刷專業(yè)協(xié)會評委,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發(fā)表《寶雞出土北宋鐵錢化驗與分析》、《圓孔半兩應是秦半兩的始祖》等有影響力的研究論文多篇,并出版著作《不惑之年疾奮蹄——探趣味無窮的古錢幣》。


    工作經(jīng)歷

    1965年7月——1966年,分別在陜西省寶雞縣鉤渭公社和通洞鄉(xiāng)公社參加農(nóng)村社教;

    1967年3月在寶雞市人民印刷廠工作,當過工人,車間副主任、主任、黨支部書記、廠技術科科長、企管辦主任;1991年企業(yè)合資后任總經(jīng)理辦公室主任、總經(jīng)理助理。

    從1986年——2000年,多次評為廠模范共產(chǎn)黨員、印刷行業(yè)先進工作者、省輕工業(yè)企業(yè)管理優(yōu)秀工作者。其兩篇論文榮獲寶雞經(jīng)委、省包裝印刷技術協(xié)會優(yōu)秀論文三等獎和現(xiàn)代管理成果三等獎,并刊登在1990年《陜西印刷技術》第二期刊物上。

    研究成果

    其一:研究和收集中國古錢幣

    延晶平從1984年開始至今收集整理了西周貝幣、先秦半兩錢、西漢五銖、南北朝、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等朝代銅、鐵古錢幣,其中收集出土的北宋鐵錢,其品相外觀整潔如新,字跡清晰無銹痕、種類之齊全完整,堪稱一流。在從事古錢幣的研究中,撰寫了《寶雞出土建炎通寶錢樹》、《先秦時期秦國金屬鑄幣、流通起源試探》、《試探北宋鐵錢與鳳翔斜谷置監(jiān)的關系》、《青銅斧、錛屬西周統(tǒng)一的稱量貨幣之一》等報導文章、論文有五十余篇。分別收集在《中國錢幣》、《西部金融》錢幣研究增刊、《陜西金融》錢幣專輯,《文博》、《考古與文物》、《收藏》等刊物雜志上。其中《寶雞出土北宋鐵錢化驗與分析》、《圓孔半兩應是秦半兩的始祖》等六篇論文,榮獲陜西省錢幣學會優(yōu)秀論文科研三等獎。于2011年由中國錢幣學會古錢分會出版著作《不惑之年疾奮蹄——探趣味無窮的古錢幣》。

    延晶平

    延晶平在從事二十六年的中國古錢幣研究中,先后填補了中國古錢幣歷史上的空白,提出了五個第一次;

    第一次(1985年)發(fā)現(xiàn)和發(fā)表了,凡是在寶雞地區(qū)出土窖藏的成噸北宋鐵錢,在埋藏時其頂部均是用鐵水澆灌后封存;

    第一次(1986年)測試出和發(fā)表了出土的北宋鐵錢中有帶磁性的鐵錢,有準確的出土地點、出土時間、出土重量、出土品種和科學的挖掘報告;

    第一次(1986年),用科學儀器科學分析,揭示和發(fā)表了北宋鐵錢的金屬成份和金屬分析;

    第一次(1989年),揭示和發(fā)表了王莽鑄造的銅餅錢,其外部是銅,內部是鐵的特殊鑄造技術和鑄造工藝。

    第一次(2002年)發(fā)現(xiàn)和發(fā)表了西漢五銖錢穿上有一“月牙”形狀,對這一新的品種,命名為“月牙五銖”。

    其二:延晶平近十幾年,開始愛好和收集各類奇石、水晶、雨化石、原礦石、結晶黃銅礦石等。還收集了十幾個國家的各種彩石。(見2007年5月18日《寶雞日報》西部周末版“老延藏寶”。

    其三:延晶平從事對“藏傳佛教模制泥佛”(藏人稱為“擦擦”)的收集,研究工作。近幾年收集了唐朝、北宋、明、清時期的各類精品擦擦,佛塔和硨磲手鏈,(鑲鉗有金子、珊瑚、綠松石、珍珠藏佛教的七寶。而且撰寫了《藏傳佛教藝術收藏》“擦擦”初探》,《藏佛珠文字形似北京奧運會會徽》文章。并整理出了《藏傳佛教模制泥佛》精品照片集和幾萬字的擦擦相關資料等。

    其四:延晶平收集整理了《北魏—南宋時期大散關、和尚源古遺址的考證》資料和照片,以翔實的事實糾正了現(xiàn)在寶雞大散關錯誤的遺址,防止旅游誤導;整理了《日本錢幣訪華團在寶雞》的照片、資料;整理了日本電視臺采風寶雞原城隍廟(現(xiàn)人民印刷廠)原址的照片、資料?谷諔(zhàn)爭開始后,故宮博物館文物大轉移,其中一批路過寶雞,放在原城隍廟內。

    幫困扶貧

    延晶平還有副善良的心腸,關心同情幫助寶雞貧困山區(qū)的農(nóng)民,從1984年開始,那時工資還不到100元,就用微薄的收入,用衣物食品,用一顆善良的心,在妻子、兒女、親戚的熱心支持下,每隔兩、三年,就坐火車、爬山涉水,步行到山區(qū),送去溫暖,幫助這些弱勢群體,一幫就是二十六年,直到現(xiàn)在仍和不少人,甚至祖孫三代保持著聯(lián)系,寶雞日報社記者居田先生寫了《40年不了西山情》的長篇文章,報導了他的扶貧義舉。(見2007年3月16日《寶雞日報》)

    老延藏寶

    本報記者:居田 文/圖

    老延的名字叫延晶平。2000年,他剛從中寶印務有限公司退休不久,便從他原本愛好的錢幣收藏中淡出,專門收藏奇石,尤其是原礦寶石。

    那一年,老延出差到西寧,在城隍廟發(fā)現(xiàn)了兩塊瑪瑙原石,一紅一白,晶瑩剔透,老延愛不釋手,想方設法買了下來,從西寧背回寶雞。一花獨放不是春天;有了瑪瑙原石,老延又瞄上了其他奇石,他從收藏雜志上看到河南有人專門收藏菊花石、竹葉石、牡丹石。桃花石,于是,老延又專門從寶雞跑到河南,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從人家手里買回自己中意的奇石。

    老延收藏奇石、寶石,有幾個非常感人的故事。2000年寶雞舉辦西交會,寶雞地礦部門舉辦了一個原礦展覽,老延看中了一塊礦原石,每天都到那里去看。西交會即將結束,老延便同舉辦方商量,想出100元買下人家那塊礦原石。主辦方一聽、一看,這個人難怪天天來這里看,原來是特別喜歡出自于我們寶雞的礦原石!可是我們僅僅是展覽,沒有賣過呀?可是老延又是一個特別鐘愛石頭的人,天天來這里觀看,辦展覽的人于是同領導商量,便把這塊礦原石送給了老延。寶雞的礦原石送給寶雞的愛石者收藏,那也算得上是“物歸其主”吧!

    2001年,新疆阿勒泰珠寶玉器在金洲商廈展銷,為了表明珠寶玉器的貨真價實,珠寶商別出心裁又特別展出了一部分珠寶原石。老延沒有被金光閃閃的珠寶首飾所吸引,而是看中了那些未經(jīng)加工的原礦寶石,尤其是一塊海藍原礦。他先同服務生交談,又與老板商量,老板就給他講了“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又給他講了寶石的加工過程,兩人慢慢開始熟悉。于是老延就同老板商量,能否把那塊海藍原礦賣給他?老板顯得很無奈,“我也只有這唯一的一塊”。雖然沒有買成,但老延還是天天去看,直到展銷最后一天收攤,老延再次找到了老板,拿出錢放在桌子上,老板深受感動堅持不收,老延堅持要給,你不收我就不要!老板無奈,只好收了,但是執(zhí)意送了老延另外幾塊原礦石,實在可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迄今為止,老延已經(jīng)收藏了數(shù)百塊礦石、奇石,秦嶺金礦石、銅方解石、海藍寶石、石榴石、水晶、沙漠玫瑰、孔雀石、水生動物化石、貝殼化石等等。知道父親喜歡藏石,兒媳去外地出差,專門給父親帶回了一只福建石蒜,雕刻得惟妙惟肖,老延大惑不解,“你大老遠帶一頭蒜干啥?:兒媳笑了,“你拿手里掂一掂,看您能不能咬得動?”老延疑疑惑惑一掂,乖乖,這么重,原來是只石蒜,老延陶醉得無法言說。

    每每閑暇,每每夜幕闌珊,老延總會情不自禁打開自己的“醉晶軒”,一一欣賞那些五光十色的斑斕石頭。

    (見2007年5月18日《寶雞日報》西部周末版)

    40年不了西山情

    本報記者 居 田

    清風牽衣袖,

    一步一回頭,

    山山嶺嶺喚我回,

    一石喲一草把我留。

    啊哎——再看一眼大別山,

    萬般情思胸中收胸中收……

    每每聽到這首鄉(xiāng)情縈繞的民歌,老延總會抑制不住自已的感情,禁不住蕭然淚下。40年啊!四十年鄉(xiāng)親的音容笑貌、四十年時光變遷、四十年生離死別、無時無刻不牽動著他的心,雖然他回到了寶雞市,雖然他在西山工作的時間不到一年,可是西山卻成了他一生一個難以了卻的心結——

    老延叫延晶平,61歲(2005年),退休前在中寶印務公司擔任過領導……

    一日只有2分錢

    老延的爸爸叫延波,出生在綏德中角鄉(xiāng)延川村, 1934年參加了紅|軍。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到了陜北后,因為爸爸打仗勇敢,而且又是陜北紅|軍中的神射手,上級便調他到中YANG警衛(wèi)團工作,曾經(jīng)做過朱德、彭德懷的警衛(wèi)員。彭德懷將軍組織“百團大戰(zhàn)“重創(chuàng)日本侵略者,光是那次戰(zhàn)斗,延波一天就扔了24箱手榴彈。全國解放后,爸爸延波被上級安排在寶雞工作,他經(jīng)常這樣教育兒子,“咱們祖輩是農(nóng)民,咱到啥時候都不能忘了農(nóng)民!

    1966年,那時候“老延”20歲,剛剛從學校畢業(yè),被上級安排到寶雞縣西山通洞鄉(xiāng)湫池溝大隊三隊做農(nóng)村工作。通洞地處西山,貧窮落后,究竟落后到什么樣子?沒有公路,沒有電,一個勞動日只有2分錢!一條溝沒有一個識字的,三隊只有11戶人家,卻有四個是光棍,娶不起媳婦。雖然“老延”(那時候還是小延)是上級派來工作的,湫池溝卻沒有房子讓他們住,只好讓老延和另一個干部小黃(一級部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住在牛圈里。那牛圈頂上蓋的是茅草,又低又熱,一頭拴的牛,一頭盤個土炕,炕窄得大個子小黃伸不開腿,蚊子牛虻咬得人睡不了覺。一天三頓飯,頓頓是沒有菜的漿水攪團,吃一頓面就像是過年。當時上級要求派來的干部要和農(nóng)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不能搞一點特殊。白天,老延和小黃一道同農(nóng)民下地干活,到了晚上還要開會學習。農(nóng)民住得太零散,一家半條溝、一家一個山頭,等到人到齊已經(jīng)是晚上九、十點。農(nóng)民鄉(xiāng)親來開會,一個人拿一把麻稈,老延不知道他們拿麻稈做啥?等到開罷會,農(nóng)民要分頭回家,便問老延有沒有“洋火”?等老延拿火柴給他們點著麻稈,才知道農(nóng)民拿麻稈是要當火把照路。山大溝深、還有野獸,老延站在山崖上目送農(nóng)民遠去的點點火把在山溝里一上一下,就像是一個小小的螢火蟲艱難蠕動,心里感慨萬端。就是這樣艱苦、這樣貧窮的農(nóng)民,盡管他們天天出的大力氣干活、天天吃的是沒有菜的攪團,可是每逢給老延他們管飯,他們都盡量做自已家里好吃的給他們,“你們是城里娃娃,正長身體哩!”有一天晌午,管飯的農(nóng)民給老延做了一頓面條,老延吃著吃著,竟然在面條下面夾出了幾個核桃餃子,那農(nóng)民連忙給他使眼色:“麻利吃,在底下,旁人不知道!蹦且活D面條下邊埋的餃子,老延簡直是和著眼淚吃了的,也就在那一刻,老延真正掂出了“鄉(xiāng)親”兩個字的輕重,品出了爸爸教育他“不能忘了農(nóng)民”的含義,他更加努力工作,拼命干活。也就是在湫池溝20歲的老延向著鐮刀紅旗舉手宣誓,成了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

    十八年夢縈湫池溝

    1996年年底,老延告別了湫池溝,回到了寶雞市印刷廠工作。雖然在湫池溝工作的時間不長,可是西山鄉(xiāng)親們的一淳樸渾厚一直像一塊鐵,壓在了他的心里,使他一直不能忘懷。他一有機會,就打聽通洞、打聽湫池溝的鄉(xiāng)親。光是打聽終究不能釋懷,1984年,老延再也憋不住對鄉(xiāng)親們的思念,搭班車到了通洞,步行爬山過溝20多里回到了湫池溝、回到了那個曾經(jīng)給他打上烙印的地方,他要親眼看看昔日的鄉(xiāng)親,看看那里的變化?墒钱斔哌M湫池溝、踏進鄉(xiāng)親們的家里,他再一次感到了心頭的沉重——雖然時隔18年,當年的小伙如今已經(jīng)成了半大老漢,可是湫池溝貧窮的面貌依舊。雖然有些人蓋了新房,可是買不起被褥,仍舊鋪的是破炕席,有的被褥竟然是用裝化肥的塑料編織袋縫的。不少人家還是過去的破房,仍然沒有通電,點的是煤油燈,吃面靠推石磨。老延在三隊一家一家看望,一家一家的情況都記在了老延的心里,從湫池溝回來,老延便做了一個決定:盡我自己的能力,幫助湫池溝的鄉(xiāng)親,回報湫池溝的鄉(xiāng)親們!

    時隔不久,老延再一次背著大包小包回到了湫池溝,包袱里頭是老延給鄉(xiāng)親們買的衣服和收來的舊衣,雖然舊衣在城里被人遺棄,可是穿到西山老鄉(xiāng)的身上,它絕對可以擋得了山里的風雨。老延還帶了一個相機,一家一家和三隊的鄉(xiāng)親合影,合影不但使他記住了鄉(xiāng)親,也真實記錄了每一家的具體情況,以便他回去以后一家一家對照“想辦法”!巴脙鹤臁、“灣灣里”、“什字”、“吳家坡”,其中兔兒嘴的王敬善、王寶代、王清海、王清虎,灣灣里孟月生,以及從“灣灣里”嫁到“什字”的秀琴、嫁到“吳家坡”的秀紅,這些家里情況都不大好,應該特別幫助。從此,每隔一半年,老延都會帶上點心糖果衣物常用藥回到湫池溝。這家十塊,那家二十,特別困難的,五十、一百絕對要硬給。那時節(jié)老延工資也不高,孩子還在上大學,為了幫助湫池溝的鄉(xiāng)親,老延便告別了煙酒。用他的話說,“我能省十塊二十塊,放在湫池溝鄉(xiāng)親手里,那就是大用場,稱鹽倒醋用幾個月!”單位加班發(fā)加班費、獎金,老延都一點一點攢下來,給了湫池溝需要接濟的鄉(xiāng)親。談到這了點,老延真恨自己不是企業(yè)家大款,只能用自己僅有的一點能力幫助湫池溝的鄉(xiāng)親。也就是這樣“平凡的小事”,老延默默地做了20多年。

    雪中送炭一家人

    湫池溝有個張丨志丨新,1953年出生,是后來的湫池溝村支部書記。張丨志丨新比老延小六、七歲,當年老延在湫池溝工作,張丨志丨新還是個娃娃。張丨志丨新后來當了湫池溝的支部書記,可是家里的情況卻不好,兩個女兒一個兒子,老婆王改讓還是高血壓。為了讓張丨志丨新騰出精力帶領湫池溝鄉(xiāng)親脫貧,老延便和張丨志丨新的親戚一道想辦法,介紹張丨志丨新的大女兒秀蓮到陜棉十二廠打工,又把張丨志丨新的二女兒秀霞接到寶雞,一邊照顧老延的母親一邊學習。1996年農(nóng)歷十一月十五,張丨志丨新的老婆王改讓高血壓犯病,跌倒在自己院里,偏偏張丨志丨新當時在村上,等到崖頭上鄰居小孩發(fā)現(xiàn)“嬸子怎么趴在地上”時,村里人才知道事情不好,連忙打發(fā)人到村上叫回張丨志丨新,那時改讓已經(jīng)人事不省,嘴臉烏青,村里人手忙腳亂綁擔架,抬上改讓往通洞醫(yī)院送,可是湫池溝離通洞醫(yī)院有20多里又不通公路,抬到半路,改讓己經(jīng)咽了氣。聞訊帶著秀蓮、秀霞趕來的老延拉住張丨志丨新的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要是湫池溝有公路,改讓怎么也不會早早就走了!老延掏出2000元錢塞到張丨志丨新手里……

    禍不單行,沒過幾年,當?shù)之攱尩膹堌矩掠值昧肆馨桶趯氹u縣醫(yī)院住院。老延一有空就過去看望、送吃送錢,可是張丨志丨新的病沒有治好,又在2000年回到家中去世了。當時家里人沒有告訴老延,她們再也不愿連累與自家非親非故的老延,老延事后知道了,傷心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老遠買了祭品從寶雞趕到湫池溝張丨志丨新兩口墳上燒紙祭奠。眼看著張丨志丨新的小兒子海強成了孤兒,老延便同張丨志新的親戚商量,合力將孤兒張海強接到寶雞讀書,后來畢業(yè)后去了南方打工。張海強到了老延家里,老延給他錢,他死活都不要,“我家欠你的太多了……”

    娃娃是西山的希望

    一點一點幫助西山的鄉(xiāng)親,盡了老延的心意,可是老延深知西山的貧窮不光是自然條件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文化和信息。 比如當年他到湫池溝工作時,偌大一條溝,竟沒有一個識字的人,因此對于西山的學校,老延格外上心。1998年8月下大雨,山上塌下來的石頭把北山梁小學的兩間教室砸塌了,學生們上不了學。老延聽到了消息,立馬趕到通洞拍了照片寄給了駐寶某部,部隊首長立刻撥出資金人力,幫助北山梁小學修建了校舍,“娃娃是西山未來脫 貧的希望,耽誤不得啊!”1999年,從湫池溝走出的第二個師范生回到家鄉(xiāng)擔任教師,冬天因為蜂窩煤烤火中了煤氣,人事不省,通洞醫(yī)院也沒有辦法,人送到了寶雞某醫(yī)院,已經(jīng)危在旦夕,可是因為貧窮,一下兩下湊不夠錢,醫(yī)院不給及時治療。家里人急得沒法,找到親戚家去借還碰了釘子,情急之下,想到了“寶雞老延”,便找到西關老延工作的單位。保安打電話叫老延出來,家長已經(jīng)哭得說不出話,老延一聽,馬上打電話告訴那個醫(yī)院的朋友,“你趕快到急診科,想盡一切辦法搶救,錢你不要管,有我老延撐著!”當時老延正在上班,手頭也沒錢,大家一聽,立刻你十塊二十塊兌,連保安也感動得掏錢。大家湊錢送到了醫(yī)院,終于使這個湫池溝走出的師范生老師化險為夷,如今,這個老師仍然在西山給孩子們教書,而且已經(jīng)成了一個學校的校長!盀碁忱铩庇幸患覘l件差,老延沒有再走“授人以魚”的老路,決定“授人以漁”,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脫貧,他先把姐妹倆安排到職業(yè)學校學習裁剪,學成之后姐妹倆回到通洞開了縫紉店,徹底告別了貧窮,對于弟弟,老延想方設法幫助他到建筑單位打工……

    高看一眼的“女麥客”

    幾十年如一日幫助西山鄉(xiāng)親,鄉(xiāng)親們更是忘不了“寶雞老延”。有一年夏天,兩個農(nóng)村婦女找到老延工作的單位找老延,保安告訴老延是兩個農(nóng)村婦女,還拿著鐮刀,好象是麥客。老延一聽好奇怪?女麥客?麥客都是甘肅人,可他在甘肅沒有熟人呀?走出來一看,老延大笑,原來是湫池溝坡西村的婆媳倆下寶雞趕場割麥,割罷了麥準備回西山湫池溝,倆人想著來一趟寶雞不容易,一心要看看“寶雞老延”。老延立馬拉上婆媳倆、“走,先吃飯!”吃了飯,老延見婆媳倆趕場割麥衣服弄得又臟又破,又給她倆買了衣服換上準備送她們回家,婆媳倆說還有人等著哩,原來一道下寶雞趕場的還有幾個鄉(xiāng)親,老延立刻再拉上他們上飯館,“一人半斤扯面,吃夠了再走!”因此只要老延到了湫池溝,好多人都認得老延,一定要拉老延到家里坐。老延說:“你們不要謝我,我應該謝你們。當年大家都吃不飽、吃的是玉米面攪團,可是我永遠也忘不了你們給我搟的面,面下邊埋的核桃餃子!”

    起初,西山的鄉(xiāng)親到了老延家,孩子們見山里人穿得不好,臉臟手臟,有點看不慣!等鄉(xiāng)親們走后,老延便告訴孩子,“你爺爺也是農(nóng)民,你不要看不起農(nóng)民,沒有農(nóng)民就沒有中國,因為中國的農(nóng)民很多。只有農(nóng)民富了,才算是中國富了!睆拇,只要家里來了西山鄉(xiāng)親,孩子們便爭著端飯倒水。對于自己幾十年點點滴滴幫助西山鄉(xiāng)親的故事,老延從來不給別人賣排,包括老延的老伴,也不愿記者采訪,他認為那是他自己應該做的,“都是很平常的小事,不值得報道”。但是對于如今寶雞市委、市政丨府組織的“關注西山、關注貧窮”卻非常贊賞,“那是我一輩子都不能了卻的心愿,如今通過黨和政丨府做到了,西山通了電,修了公路,修建了移民新村,各行各業(yè)資助西山農(nóng)民想盡一切辦法脫貧,實在是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舉!崩涎幼允贾两K沒有說一句大話,可是他用自己幾十年默默的行動塑造了一個樸素的形象—— 共產(chǎn)黨員!

    (摘自2007年3月16日《寶雞日報西部周末》第3版)

    名人推薦
    • 薛利平
      薛利平(1974年4月5日至2018年3月7日),男,1999年7月畢業(yè)于中國音樂學院。原中演票務通總經(jīng)理,現(xiàn)為北京羅盤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及CEO。2018年3月7日,因胃癌不幸...
    • 梁志宏
      梁志宏,女,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
    • 陳其軍
      陳其軍,男,博士,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科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 舍希
      奧格斯·舍希(Orges Shehi),1977年9月25日出生于阿爾巴尼亞都拉斯,阿爾巴尼亞足球運動員,場上司職門將,現(xiàn)效力于阿爾巴尼亞足球超級聯(lián)賽的科爾察足球俱樂部。
    • 雅各布·比格雷森
      雅各布·比格雷森(Jacob Bigeleisen)于1919年5月2日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佩特森。是一名化學家,同位素化學領域的創(chuàng)始人,同時也是美國曼哈頓計劃原子彈研制項目的貢獻...
    • 趙耀先
      趙耀先,字光祖,陜西志丹縣人,1904年4月3日出生于陜西省保安縣。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