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生,自幼穎異好學,博學強識,14歲補弟子員。乾隆五十二年登進士第,不樂從政,以母老為由,歸鄉(xiāng)任南浦書院主講。他所學深廣,努力探求事理的精微深奧。所著的古文詞,精深宏博,簡質巨麗。自乾隆八年修《浦城縣志》后,久未修輯,秉鑒早懷重修之志。嘉慶八年(1803),祖之望回鄉(xiāng)養(yǎng)親,梁章鉅在南浦書院任主講時,朱秉鑒即與之商榷新修,擔任總修。嘉慶十五年縣志告成,張師誠持節(jié)閩中,稱此志“網(wǎng)羅浩博,文實事核,具有史裁”,后稱此志為善本?h志修成,朱秉鑒又搜集浦城前輩散佚的詩文,分別編為《柘浦文鈔》、《柘浦詩鈔》,將浦城老前輩可傳的制藝編為《丹碧菁華》,均經(jīng)刊行。他在家鄉(xiāng)執(zhí)教30余年,乾隆、嘉慶年間,浦城科名鼎盛,居建寧府七縣之首,十有七八是他的門生。朱秉鑒母壽終后,應選知縣,他仍請改教職,授福寧(今屬福建)府教授。到任未達半年,告病回鄉(xiāng)。清道光二年(1822)卒于家,年65歲。著作已刊行的有《菇右堂文集》、《詩集》、《四書文》等。另有《周易釋疑》、《周禮詳解》、《薈萃錄》、《柘浦摭聞》、《吳梅村詩注》藏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