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趙樹吉,清道光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28年1月9日)午時生于四川敘州府宜賓縣黎湯鄉(xiāng)大水渦(今四川宜賓市翠屏區(qū)趙場街道農(nóng)場村鐵匠灣社)詩書世家。
趙樹吉4歲啟蒙,在祖父趙鐘琳與父親趙漢所辦私塾就學(xué),郡廩生,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貢,道光三十年(1850)進(jìn)士,朝考一等第五名,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國史館纂修,充國史館總纂,充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掌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禮科給事中,工科掌印給事中,云南迤西兵備道等。
趙樹吉在京因守正不阿,得罪不少權(quán)貴,于清同治六年(1867)被清廷外放到戰(zhàn)火紛飛的云南任迤西兵備道。
在云南,趙樹吉仍一如既往地剛直不阿,持正守節(jié),與官場流弊格格不入,因而 “以忤當(dāng)?shù)馈,不得已托病辭官回籍。
趙樹吉雖為當(dāng)?shù)啦蝗,卻因在任上一心致力于解除民生疾苦,在監(jiān)督官兵、禁革奸弊、整飭文教、建言獻(xiàn)策等方面成效卓異,辭官離去后,當(dāng)?shù)匕傩諏⑺钊腴L生祠,贏得歷代為官者可求而不可得的殊榮。當(dāng)?shù)匕傩者以清官載入云南史冊,《云南通志》及《新纂云南通志》均載:他在迤西兵備道任上“減徭役,招流亡,抑豪強(qiáng),飭吏治,政績?yōu)榈嶂凶睢薄敖饨M歸,行李蕭然,所余廉俸,盡捐置書院,以供諸生膏火,至今楚郡士民謳思不忘云!
趙樹吉回鄉(xiāng)后兩袖清風(fēng),靠授徒自給衣食,并負(fù)責(zé)續(xù)纂光緒版《敘州府志》。
清光緒六年三月初五日(1880年4月13日)卒,誥授通奉大夫。
個人作品
趙樹吉一生著述豐富,著有《存馬山房文集》四卷、《詩集》八卷、《疏草》二卷、《甕天瑣錄》一卷行世。
人物評價
趙樹吉不但為官清正,剛直之聲遍天下,并且在詩書上造詣頗深。他從小隨父習(xí)顏真卿楷書,后又深得唐晉諸名家神韻,學(xué)古而不泥古,精妙秀逸,自成一家。晚清至民國時曾為字帖刊發(fā),得其一紙,視若拱璧。
趙樹吉的詩在晚清頗有名氣,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稱趙樹吉“詩才茂美,托旨深長。當(dāng)時蜀中詩家,推為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