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鄧自剛:男,博士, 西南交通大學, 2009 ,博士后, 國立東京海洋大學, 2009-2011 。 西南交通大學副教授,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委員會委員;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軌道交通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校級和四川省高校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帶頭人。
長期致力于高溫超導磁懸浮基礎研究工作, 側(cè)重于超導磁通本征特性與其在應用磁場中磁懸浮行為的關聯(lián)性研究及樣機研制, 實現(xiàn)了國際同等載重水平軌道截面最小的科學數(shù)據(jù)及永磁用量最少的超導懸浮系統(tǒng); 主持研制成功我國首條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車環(huán)形實驗線及國際首個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車試驗平臺, 相關成果被IEEE Spectrum、BBC、ARTE、HKS、SCTV等相繼報道。
榮譽記錄
2019年9月20日,“科學探索獎”評審委員會公布2019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鄧自剛在列。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1)超導磁浮交通(應用基礎研究、工程化關鍵技術、新型軌道交通技術儲備);
(2)管道磁浮交通(前沿基礎研究、軍民兩用方案研究)。
目前主持的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溫超導磁懸浮車動力學特性研究,2014.1-2017.12;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運動外磁場下高溫超導塊材懸浮特性及變化機理研究,2014.1-2016.12;
(3)四川省省屬高?蒲袆(chuàng)新團隊: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2014.1-2016.12。
科研經(jīng)歷
2011年12月21日~至今,西南交通大學引進人才,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負責團隊課題一項,從事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的研究與開發(fā);于2013年2月主持研制完成我國首條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環(huán)形實驗線; 2014年6月建設完成并調(diào)試成功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車試驗平臺;(Mail Daily、IEEE Spectrum、BBC、ARTE、CNN、HKS、國內(nèi)主要媒體)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 獲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海外特別研究員基金資助(同批次全球1115人申請,獲資助180人)在東京海洋大學IZUMI實驗室作博士后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為高溫超導塊材電機在潮汐能發(fā)電中的應用, 完成高溫超導塊俘獲磁通性能及其經(jīng)濟實用性研究;
2004年9月~2009年6月,西南交通大學超導技術研究所碩士和博士學習,主持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1項,提出車軌電磁作用系統(tǒng)優(yōu)化方案和方法,完成相對速度0-238 km/h高溫超導磁懸浮車的動態(tài)懸浮力行為研究,獲2011年四川省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
學術成果
學術發(fā)表
在領域內(nèi)重要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10余篇(SCI/EI收錄80余篇, ? 第一/通訊作者SCI論文39篇,國際綜述合著1篇、英文著作1章,頂級期刊Highlights文章1篇),SCI他引200余次;授權發(fā)明/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擔任Int. J. Supercond.編委和10個SCI期刊審稿人。
代表性學術論文
- " A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Maglev ring test line developed in Chengdu, China",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16." HTS Maglev and future evacuated tube" in "Supercondu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 a Roadmap",
Super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Topical Review)" An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way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present HTS Maglev systems by utilizing the anisotropy property of bulk superconductors",
Super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Trapped flux and levitation properties of multi-seeded YBCO bulks for HTS magnetic device applications — Part I: Grain and current features",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12." Trapped flux and levitation properties of multi-seeded YBCO bulks for HTS magnetic device applications — Part II: Practical and achievable performa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12." High-efficiency and low-cost permanent magnet guideway consideration for high-Tc superconducting Maglev vehicl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uper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成果報道
BBC專題報道西南交通大學多功能高溫超導磁懸浮科研成果及環(huán)形試驗線IEEE ?Spectrum報道西南交通大學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研究最新成果四川電視臺SCTV【萬萬沒想到】——來自未來的磁懸浮高速列車香港衛(wèi)視“速度與激情”——開向世界的高鐵科研團隊“交大超導”研究團隊依托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軌道交通技術研究所,前身為1988年王家素教授和王素玉研究員在成都成立的“低溫與超導技術實驗室”。 2000年12月31日下午2點26分研制成功世界第一輛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實驗車“世紀號”。 2001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在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學校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的資助下, 相繼研制成功三套大型高溫超導磁懸浮測試系統(tǒng), 建成了位居世界前列的高溫超導磁懸浮實驗系統(tǒng); 并自行編制了從二維到三維的高溫超導磁懸浮數(shù)值計算程序, 能夠開展多種應用條件下高溫超導磁懸浮的實驗和理論研究。目前,團隊在張衛(wèi)華教授、王家素教授和王素玉研究員的總體指導下,研究方向包括:高溫超導磁懸浮車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 高溫超導體的電磁特性及磁懸浮理論;高溫超導磁懸浮軸承和飛輪儲能系統(tǒng); 超導磁體與超導直線電機。主要涉及學科包括:電氣、機械、力學和交通運輸工程等。團隊2008年至今共發(fā)表SCI檢索論文150余篇、國際合作著作6本, 主持國家863計劃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省部級課題3項。 在學校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大力支持下, 團隊正在深入開展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在軌道交通和飛輪儲能系統(tǒng)中的應用開發(fā)及相關的理論優(yōu)化設計研究, 同時積極推進高溫超導直線電機實驗樣機的研制工作。同時,團隊與國際上相關研究單位建立了較為廣泛的聯(lián)系與合作, 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英國劍橋大學、德國ATZ公司、日本東京海洋大學、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 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聯(lián)邦大學、法國南錫大學等。廣泛的國際交流開闊了所內(nèi)研究生的學術視野, 使之有機會和能力參與到學科的各類國際競爭中去。 目前從團隊畢業(yè)的研究生中有就職于德國西門子深圳公司、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 美國SuperPower公司和美國伯克利勞倫斯國家實驗室等國際著名公司和科研機構(gòu),有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有博士尚未畢業(yè)即獲得法國博士后獎學金等。團隊的師資和實驗條件為有志于國際前沿課題研究工作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平臺。